公募基金的股票仓位水平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近几年市场参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募基金的仓位变动对市场指数的影响力下降,但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积极投资的股票型基金仓位变动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与沪深300指数的变化高度同向,基金出现低仓位后,市场随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
高位警惕心理领先市场
在历次市场重大变化出现时,主动投资的股票型基金有没有在仓位上进行先知先觉的布局?一般来说,75%的股票仓位属于较低仓位,从海通证券每周仓位监测数据看,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的单边上涨行情中,股票型基金仓位频繁变动。这段时间,股票、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简单平均仓位在70%-90%间变动,2007年上半年基金仓位变动尤其频繁,多次接近75%。但很明显,这些变动更多的是体现了市场牛市的疑惑心理,并不具备指导意义。
在2009年市场复苏的单边上涨市,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从2009年1月到9月,基金仓位变动剧烈,变动最剧烈的两次减仓幅度都超过15个百分点,但市场其实仍保持单边上涨的趋势。
但在重大系统性风险来临前,基金仓位具备一定的先知先觉性。同样从海通证券的监测数据中可以发现,沪深300指数在2007年10月、2008年1月两次冲击6000点,基金在第二次冲击后就开始急速减仓,最低曾降到70%以下,后来在市场反弹中又出现加仓,但始终没有超过2007年10月的高点,至2008年1月,基金将最高时85%的仓位降到80%左右。基金在高位的警惕心理明显领先市场。
季报数据堪称风向标
但如果把对基金仓位监测的时间间隔拉长,以季报公布的仓位数据做一张图,就可以看到一个泾渭分明的现象——2008年四季度以前,基金季报透露出来的仓位变动幅度远远低于指数波动的幅度(见上图)。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2007年一季度到三季度,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仓位仅增加了3个百分点,但指数却从2781点涨到5580点。按季度看,期间基金仓位的变动对后市基本没有指导意义。
而从2008年开始,基金仓位的季度变动与沪深300指数出现同向趋势:当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降到71%时,沪深300指数也处于低位的1818点(2008年年底)。而后随着救市措施的逐步出台,市场也出现了一波剧烈反弹;2010年二季度,基金仓位处于76.72%的低位时,沪深300指数也处于全年的低位2563点。随后股市的悲观情绪逐步消除,指数再次冲击3000点。从图表看,基金仓位与指数变动高度同向,“方向标”的作用十分明显。遗憾的是,季报数据公布的时间相对滞后,对同期市场不具备及时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