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再次陷入泥潭。5月17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创出2821.20点的调整新低,较4月中旬累计回调近8%。对投资者来说,信心再度面临考验。 4月中旬之前的三个月,上证指数从2600多点最高反弹至3062.53点,上涨约15%。在通胀压力增大及紧缩政策接连出台的背景下,A股不跌反涨,体现出市场人气的高涨。当时,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走强,让投资者看到了股指“更上一层楼”的希望,期盼“二八转换”成为股市新的上涨动力。 然而,A股的反弹并未持续。这三个月中,股指上涨的根源不是银行股迎来转机,而是另有两大原因。一是期盼炒楼资金转战股市。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楼市成交量萎缩,投资购房被限制,不少分析师预测炒楼资金将分流进入股市。A股历来看重资金推动效应,盼炒楼资金如同“望梅止渴”,提前表现出反弹上攻的欲望。 二是预期紧缩政策已是“强弩之末”。有机构预测,紧缩政策进入尾声阶段,再加息或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看多者认为,倘若政策利空的“靴子”落地,A股有望愈战愈勇,摆脱紧缩政策连续多个月带来的阴影。 上述两大利好皆是“水中月、镜中花”,上证指数上涨只是股市回暖的一种假象。在权重股带动上证指数反弹的同时,中小盘股却表现出跌势。其中,创业板指去年12月20日见顶,到今年5月17日收盘累计回调了27.79%。大盘权重股于3000点上方止步不前后,中小盘股的弱势很快传染整个市场,由此引发银行股补跌,把上证指数从3000点上“拉下马”。 “二八转换”看似在一季度初露端倪,但其持续需要较大的成交量支撑。可问题在于,市场非但没有盼来炒楼资金入市,相反存量资金的流出十分明显。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行业管理的份额和净资产规模较去年底同时出现下降,其中基金份额减少356亿份,资产净值减少1072.63亿元。在上周的下跌过程中,基金平均仓位大幅下降,全部基金近乎一致减仓。据国都证券研究所测算,剔除各类资产市值波动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基金整体主动减仓3.15个百分点。 上证指数此次从3062点跌落,主要是投资者担心遭遇“滞胀”。中金公司的最新报告称,目前增长放缓而通胀较高的态势,是由于政策的累积作用对增长和通胀存在时差,并非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大幅下降而导致的“滞胀”。 然而,“滞胀”担忧心理的出现,对股市的杀伤力很大。 17日,上证指数盘中创新低后小幅反弹,创业板指收盘再创调整新低。这表明市场人气的滑落未必“触底”。虽然机构普遍预测大盘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高盛和里昂证券等外资投行还同时唱多,但A股要想摆脱震荡格局不是件容易事。在基本面进一步明朗前,机构很可能采取“多看少动”的防守策略。短期内,大盘难以改变疲弱特征,新股“破发”等市场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