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按需保证供应建设用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4月19日上午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如是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地紧”成为各地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对此,国土部首度公开定调供地政策:未来的土地供应只会日趋紧张,不会缓解,这将伴随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全过程。
事实上,难以缓解的供需矛盾,使得土地违法案件频发。根据国土部数据,去年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用地3.42万宗,涉及土地面积73.35万亩,虽同比有所下降,但有13个省(区)违法占用耕地超过1万亩。
紧缩“地根”守住“红线”
“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十分巨大。根据国土部于今年3月启动的调研,今年31个省(区、市)全年用地需求总计1616万亩,远远大于年度计划指标670万亩。
调研组发现,31个省(区、市)均反映计划指标不足,多数地方反映,下达指标只能满足需求的1/3,其中有8个省份今年的用地缺口超过40万亩。
面对“地紧”的抱怨,国土部昨日首次定调,“对"地根"要同"银根"一样,坚决守住土地供应的闸门。”甘藏春说。
他表示,在国际粮价攀升的背景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性凸显,这将影响到建设用地指标的下达。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批准建设用地726.75万亩(含往年结转指标),同比减少15.9%,是多年来首次。
甘藏春还表示,未来我国的土地供应只会是日趋紧张,不会缓解,这将一直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这也意味着,今后几年我国的土地供应指标将很难再扩大。
按照国土部的思路,要通过土地供应政策形成节约用地的
“倒逼”机制,提高单位GDP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遏制重点工程“野蛮”用地
供需缺口是土地违法的主要诱因。
根据国土部当日发布的“2010国家土地督察公告”,去年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用地3.42万宗,涉及土地面积73.35万亩,其中耕地27.45万亩,同比均有所减少。
截至今年2月20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已立案执行3.08万宗,收缴罚款31.47亿元,拆除违法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面积1217.86万平方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531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75人。
国家和省级的重点工程违法用地高企,正在成为土地违法的主要特征。公告显示,去年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用地33.04万亩,其中耕地15.02万亩,分别占全国违法用地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45.05%和54.72%。
“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的单位往往倚仗其是国家工程和省重点工程,缺乏依法用地的观念和意识。”对此,甘藏春如此解释。
他还表示,在重点项目的设计、科研过程中,往往前期准备不足,仓促上马,不能有效约束土地的利用。此外,重点工程项目审批程序过慢,在制度上有待完善。
据了解,重点工程项目土地违法特征是:违法项目少,占用面积大,执法困难。以高速公路项目的违法建设为例,执行中很难去没收、拆除。事实上,公路铁路项目违法占用耕地的面积已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甘藏春对此表示,国土部已会同铁道部、交通部、工信部、水利部等部门进行研讨,要求建设单位严格依法报批。
甘藏春还透露,国务院法制办正在组织开展《土地管理法》的调研,力争尽快完成该法律的修订。同时还将研究改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审批制度。
国土部:土地财政形成机制存问题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昨日表示,我国当前土地财政形成的机制是有问题的,将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机制上来研究土地财政的问题。
在发表上述表态的同时,甘藏春还表示,发达国家城市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有70%到80%来源于土地税收,但其土地税收主要来源是土地保有的税收环节,而不是依赖土地的增量环节。
这一表态被解读为,随着城市可供土地的日趋减少,我国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将逐步扩大,并将逐渐成为土地税收的主要来源。
甘藏春坦承,当前我国土地财政形成机制存在问题:土地财政主要依赖扩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土地出让来获取收益。
上述情况不仅造成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同时在客观上促使了多卖地、快卖地、早卖地、贱卖地的情况发生。根据财政部的数据,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到2.9万亿元,同比大增七成,并创历史新高。
针对土地招拍挂制度,甘藏春还透露,国土部正在总结完善、总结一些地方的经验,将出台一些规范性的文件。其中,北京等城市正在试行的“限房价、竞地价”、“限房价、竞保障房面积”方式可能被纳入新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