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新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一幅幅生动且感人的画面会情不自禁地呈现在眼前。
50勇士死守福岛核电站,用生命换取一手的监控资料;消防队员顶着被核辐射的艰险,视死如归地向反应炉中注水;自卫队员及各国的救援团队身先士卒,在瓦砾和废墟中抢救生命……
不过,据日本媒体报道,引发此次核危机的福岛核电站属于日本东京电力株式会社(简称“东电”),在事故发生的初期,尽管多国政府表态希望能参与到核电站及核设施的救援工作中,但都被东电拒绝,而且起初东电在对外公布核电站遭受破坏及产生核污染的具体情况时,并没有完全、准确地公开所有信息,致使此后事态一度陷入僵局。人类与一次毁灭性的灾难打了个擦边球。
由此来看,东电在此事件中有失职的嫌疑,无论对于日本社会还是对于东亚、太平洋地区,甚至是整个世界,东电不得不背负“失职、失责”的骂名。或许是为了将运营不善的责任推卸到地震和海啸上,或许是为了谋求企业生命的延续而故意隐瞒,总之东电已无法洗刷公众的怀疑,核污染已经给日本及世界民众的心理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追溯历史,在东电光彩夺目的业绩背后,其实还有一份并不十分光鲜的成长履历。除了擅自篡改数据并隐瞒核事故外,东电下属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还存在着超龄服役的问题。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企业为何能生存下来?而且是在社会道德标准体系、个人及企业责任意识都相对健全、完整的日本?
东电是日本九大电力公司的主要成员之一,是集发电、输电、配电等于一体的巨型电力企业,其发电设备涵盖火力、水力、风力、原子能等各领域。东电的企业规模占日本全国电力行业的1/3,电网主要覆盖日本东京都及周边的8个县。
由此可以判断,东电又是日本电力行业中的一个“大而不能倒”的企业,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直接关涉日本经济及社会的总体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一损俱损”来形容。
东电的事例告诫人们,庞大的经济利益与支配力量的捆绑,导致企业在公共责任意识问题上的淡薄,最终会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想方设法地挤压其公共责任的履行空间。
事实上,对于企业的商业利益与公共责任,必须辩证、客观、相互联系地思考,否则很容易产生片面的价值判断,导致企业失去延续性、发展性的生机。
具体而言,从企业的短期效益来观察,企业利益与公共责任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若企业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就会淡忘或完全忽略其应该承担的公共责任。反之,企业为了履行一定的公共责任,势必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致使其利益受损。但是,对于希望能长期存在、并能不断保持、增强自身生命力的发展型企业而言,就必须合理地兼顾好公共责任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换言之,企业在公共责任和商业利益之间需要且必须实现完美的平衡,才能在残酷但不缺乏道德标准的市场竞争中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
更进一步说,企业的公共责任需要商业利益的有效支撑,但同时商业利益的延续性、发展性也需要公共责任的反作用力,即只有存在一定公共责任的约束和鞭策的前提条件,才能保证企业经营寿命的长效型和经济效益的完整性。
此外,尽管不断颁布、更新反垄断、反倾销等禁止非公平竞争的法规、法律,谋求一个完全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但现实中人们却在单一力量控制下的市场环境中越陷越深,而且此种趋势正在不断地蔓延、散播,等到人们意识到并再去试图改变时,却发觉早已是身陷绝境,无力动弹。
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房产界的巨无霸型企业因深陷债务危机而寻求美国政府金融援助的案例,已为人们敲响了“大而不能倒”的警钟,但最终其又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中逐渐淡去。而此次的东电,难道又会成为一次“有敲无音”的警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