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两市迎来了久违的放量普涨格局,联通强势涨停,周期性股票也成为领涨主力,而此前强势的消费和新兴产业个股则采取了跟随策略。从消息面来看,央行上周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短期加息的概率,“靴子落地”引爆了本周一的大涨行情。然而,我们认为,此次市场的大涨,主要是源于对管理层调控态度的确认,并由此预期短期政策利空将出尽。
调控政策体现出积极态度
回顾近期货币政策的调控过程,脉络清晰。央行在两个月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表明当前货币政策紧缩基调基本确立,预计以收缩流动性和管理通胀为目的的政策仍将陆续出台。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央行在调控流动性时,并没有过多使用利率手段,而是运用了准备金率工具。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信贷数据透露的信息要求尽快回收流动性。数据显示,到11月底,信贷投放已达到7.44万亿,距全年指标仅0.5万亿左右,而时至年关,贷款冲动势必难以避免,以利率调整来回收流动性无疑远水难解近渴。另一方面,央行调控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管理通胀,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还要关注其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利率上调的结果来看,其不仅具有时滞性,而且容易造成工业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增加负担,间接抑制供给,从而造成失业人口增加。这种结果显然也会不利于巩固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度。此外,在新兴市场中,企业具有强烈的资金饥渴症,调高利率很容易造成工业企业借款的逆向选择,大量的优质企业被挤出信贷市场,而向高风险企业转移,最终会加重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尽管11月的CPI高达5.1%,1-11月的CPI达到3.2%,但央行仍没有采取加息手段,以免伤害实体经济。经验表明,自1994年经济“软着陆”调控政策以来,每次的利率调整都造成了经济的大幅波动,这也是管理层在当前谨慎采用具体货币调控工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央行的政策调控将在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民生之间权衡,而不是单纯为了某个目标简单操作,因此,当前的货币政策更凸显出央行金融政策更好地服务经济的积极态度,它对市场的影响远远不止于一天行情。
而在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增长、抗通胀、保民生。这些政策内涵无疑透露出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将呈现出转型新取向。我们认为,这一切都将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正是为了改善民生,才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因此无论是由于调整结构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还是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都是以此为依据。
关注大消费概念板块
一旦我们确定未来经济将围绕改善民生而展开,市场机会也随之而来。我们认为,在政策调控经验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整体市场将趋于向好,短期的事件性指数波动并不改变整体趋势。因此,我们维持主题投资思路,预期新兴产业因政策扶持及相关规划出台而将出现轮涨行情,但与大消费相关的各板块将呈现持续的市场机会。
具体到板块机会方面,消费板块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消费升级概念股。与一般的消费不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其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进而渗透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衣食”方面,高档家纺、品牌服饰,电子消费品、酒类食品、医药保健等行业将在消费升级方面持续获益。而“住行”方面,家庭装修、交通工具、礼品,旅游酒店、文化产业等也会成为直接受益者。具体个股选择上,我们仍然认为应注重选择股本较小、股价适中及基本面良好的中小市值个股,而在持有周期上,应注重中长线,等待企业业绩提升所带来的股价上涨,并减少因事件性股价波动导致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