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智频道 >> 收藏·拍卖
红色收藏第一人陷困境
2010-08-04   作者:  来源:今日早报
 

    今年46岁的施永明,此刻不像一位著名的红色收藏家,而像一个痴迷在金山上捡“宝贝”而找不到回家路的无辜孩子。
  去年11月那天,中国最大红色收藏品博物馆,在横店影视城内黯然关门后,撤离的珍稀绝版藏品,装了满满18大卡车。
  几个月以来,这位堪称“中国红色收藏第一人”的收藏家,正处在困境中――几万件珍贵古玩艺术品,由于资金匮乏,无合适场地,而得不到有力保护。
  每当打开家中几幅已出现发霉迹象的绝版油画时,心疼,就像利剑一样,穿刺这位爱红色艺术品成痴的收藏家。

  孤版绝版珍宝跟杂物一样堆放

  穿过垄垄农田,永康唐先镇地处偏僻。夏日阳光下,施家院子一角,横七竖八地晒着老玉米,茶壶、锅子、凉椅几件等简单家什,被大厅里成垛的各种孤版名画,挤得搬到了院子。
  这本来应当是一个宽敞而闲适的4层小楼,可自从横店的红色收藏品博物馆关闭几个月以来,如今被挤得快要“撑破”――往左走,小山似的堆放着各种珍稀的红色像章;往右走,成垛地垒放着各种绝版名画原作。
  记者跟着施永明往上一层层仔细走过去,每一层乃至每一间,地上、床上、桌上,到处叠放着各种名家书法作品和红色收藏品……
  “几万件收藏品,光红色像章就有300多枚,小到30厘米,大到两米多高,很多中国难见的孤版绝版,都有。”施永明谈起自己的“宝贝”,脸上发光。
  施永明的“红色宝贝”,在国内确实独步天下。一位在“毛章”收藏界颇有成就的收藏家,看完施收藏的30多枚大型挂章后,曾心悦诚服地赞叹道:“看来,国内大型毛泽东头像挂章收藏第一人,非你莫属!”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许青松,曾参观过红色博物馆。他说,施的大型精品挂章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史料性之强、珍贵程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把大型精品作为收藏主项的收藏爱好者并不多,且收藏数量如此之多,在中国收藏界也不多见。
  浙江收藏协会秘书长贺善达则评价道,施的藏品中有不少好东西,比如毛泽东、周恩来和十大元帅的盘子,全手工画,非常精美,相当于古代的官窑器。

  保护困境主要是部分藏品发霉

  几万件红色收藏品,才占了施永明藏品的四分之一。由于藏品太多,缺乏合适场地,这些藏品只能像家具什物一样,堆放在农家院子里。另有不少,则分别寄放在施的三四位朋友家中。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施的朋友胡华江家里。卷帘门打开,狭窄的仓库简陋,布着灰尘。30个大型红色像章一堆堆摆放着,胡家的孩子跳来跳去,偶尔走过看一下,有点不解大人的认真和虔诚。
  “十大元帅十大将,1968年景德镇艺术瓷厂制成,全国仅一套……” 施永明介绍道。
  几个月来,施永明为自己的宝贝寻找合适的落脚之处,而四处奔走。“这么珍贵的东西,就像垃圾一样堆积,心痛 。”施永明无奈地告诉记者,“它们本来应存在恒温恒湿的博物馆里,作为国宝,供放起来。”
  前段时间下雨天多,一些宝贝开始出现发霉迹象,施永明奔走的脚步更加迫切。他打开自家院子的一楼储藏室,记者闻到一股浓浓霉味,精美的油画跟家什拥挤在一起,一摞摞地堆放着。
  施永明拎出一件60多年前创作的恩格斯画像油画,无奈而痛心。“头发部位出现一点点霉菌。”施永明拿出一条毛巾,起劲地擦拭着。
  这幅油画像有来历:上世纪50年代,永康人民政府的大会堂正厅,庄重地挂着它。
  施永明又顺手拎出另一幅《少先队员给毛主席佩戴红领巾》,画上笔触精美无瑕疵的少先队员,头发上却冒出一些难看的斑驳霉点。他用毛巾小心地一一擦拭掉。
  “现在问题还不大,但如果仍这样摆放在恶劣环境里,再过几年,最多两年,几个梅天下来,这些宝贝可能就要霉烂掉。”施永明说。
  为了给千辛万苦收藏来的宝贝找到合适的藏身之所,他决定卖掉一部分。来过问的买家不少,却并非施永明想要。“我觉得最好是博物馆,或者有恒温恒湿收藏室的个人收藏家……”
  时至今日,几万件红色收藏宝贝,仍没有出卖过一件。

  个人博物馆不成气候

  2006年,东阳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红色收藏珍品馆,在中国收藏界的注目下开馆。这个收藏馆如今已变成摆放道具的仓库。昔日的辉煌,只能从碟片和报纸上追寻。
  当地报纸记载,“面积达8000平方米,规模在全国同类馆中应属最大,馆内主要陈列着反映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不同革命时期的像章、纪念章、雕像、油画、绣品等,另外还陈列有马恩列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新中国十大元帅十大将的瓷板画像,以及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幅油画。目前全馆划分为8个展厅,分别是徽章厅、油画厅、名画厅、瓷板厅、绣品厅、大型挂章厅、塑像厅和印刷品厅,展品超过一万件……”
  横店影视城周边居民的回忆里,它却乏人参观。施永明承认,印着两万张单价50元一张的门票,4年来只卖出了几十张。
  “没人来买票。”施永明回顾这段历史时说:“环境制约着发展,我当初的思路规划不对,个人博物馆只能作为公益性,不能作为产业。”
  施永明另一家在象山的个人博物馆,同样面临困境。2006年起,施开始筹建位于象山弥陀寺内的中国佛像艺术造型博物馆。但这个两层楼的博物馆装修做到一半,钱就没有了。如今,细心的游人透过紧锁的大门,满屋的灰尘里,能隐约看到古代佛像……作为博物馆主人的施永明,常常去看好友一样看它们,却又无可奈何。
  “整个气候,不是我想要的。” 施永明说。
  对于未来,他有很多想法,却又挺迷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插屏“三看”后再收藏 2010-08-02
· 谁来监管“私人艺术品收藏” 2010-08-02
· 收藏市场:中国喊热 欧美叫冷 2010-08-02
· 第四套人民币收藏价格遭爆炒高价接盘存在风险 2010-07-30
· 贵金属收藏持续升温 2010-07-29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全球经济复苏判断与我财政政策取向·[思想频道]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延续经济增长奇迹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