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启汇改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三天,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各个层面都做出了反应。汇率市场每一个基点的波动,都牵动着各个行业、企业的神经。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局面基本确定,面对如此变局,国内企业开始更多关注如何控制风险。
市场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初显
央行于19日宣布将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受此消息影响,本就相对其它市场更加敏感的外汇市场在21日至23日三个交易日内就开始上演了双向波动行情。 21日,中国外汇中心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6.8275元人民币。但询价市场一开盘人民币就上升,接连突破6.82、6.81和6.8等重要关口,最终收于1美元兑6.7976元人民币,盘中还曾触及6.7958,算起来,当日人民币最大涨幅为0.46%左右。 22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7980元,大幅走高295个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新高。但是询价市场上,不似前一日人民币的一路高歌,反而是美元对人民币一路走高,人民币盘中跌至6.82以上。当日人民币最大跌幅也接近0.4%。 23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格在1美元兑人民币6.8102元,较前一交易日走低122个基点。询价市场上,开盘为6.81,收盘为6.8124,当日人民币最高升至6.8070,最低探至6.8208,与中间价相比最大波幅接近0.15%。 “这三日市场的变动体现了汇改中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实质。”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央行在19日的声明中表示,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这一已公布的区间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在中间价上下0.5%之内。从这几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波幅在有些时刻已经逾0.4%。 赵庆明还表示,市场的变动也和美元指数的走势息息相关,体现了人民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实质。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利空房地产数据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升温,22日纽约汇市(23日北京时间凌晨)美元对欧元汇率上扬,美元指数在国内汇市开盘前持续走高,因此,23日市场上也涌现出了更多的美元买盘。 众多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在汇改重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21日,市场之前积累的升值预期被一下子释放,人民币持续走高,但是从22日和23日的市场状况来看,机构和投资者都逐渐领会到了央行汇改的真正意图——是加强弹性而绝非单边升值,不过未来在波动中的小幅升值的可能性也很大。
影响 有人获益有人担忧
有媒体用“汇改可能成为产业发展分水岭”来形容各个产业在此次汇改后受到的不同影响。“航空、商业贸易、造纸和公用事业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广发证券称。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或设备大多来自海外采购,或是有大量外债的产业将会直接受益。据中金公司测算,人民币如升值5%,将分别降低石油加工和天然气生产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采矿行业2%、1.3%和1%的成本。 而纺织、机械、轻工等传统出口行业的竞争力则会下降。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在其他生产要素成本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就也减少1%。 房地产、资本市场等则会受到海外游资的追捧。业内人士表示,从以往来看,游资往往首选资产品作为投资目标。这势必造成国内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价格上扬,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也会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而对目前低迷的A股市场而言,也将使市场面临继续动荡。 总体而言,对汇率波动最大的担忧,恐怕就是进出口企业了。对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币相对贬值,加上目前欧美经济的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记者从部分进出口商会了解到,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普遍抱有预期和担忧,许多企业认为欧元贬值已经使企业负担加重,人民币对美元似乎也是早升晚升、升多升少的问题,因此在对外接单时大多谨小慎微。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21日表示,国际收支的状况是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最主要因素。自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直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同时我国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贸易顺差大幅度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常项目的平衡会进一步改善,这为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他还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中国外贸企业有多方面影响,短期内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可能会使出口企业面临一定经营上的压力,同时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从长远来看,企业会通过不断完善用工策略和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延长加工价值链,并通过延长海外营销服务网络,为这样的价值链增值提供条件。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日前也表示,中国产业竞争力不会因为汇改而受到损害,“我国一定会非常好地推进汇率机制(改革)来提升我国竞争力,我想我们会更具竞争力。”
应对 企业已经着手控制风险
长三角一带的外贸企业已经开始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经营策略,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长三角一批产品出口主导型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人民币汇率调整在我们的预期之内,企业已经为此做好准备。” 据了解,很多企业虽然还是美元报价,但是已经在价格上提前预留了空间。浙江一位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汇率刚破6.8,但是我们对国际报价已经按照1美元兑6.5元至6.2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晋斌教授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人民币实际汇率有所升值,主要是由于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的阶段性的产物,不必过多担忧,也不必进一步加大使用退税政策来降低企业成本。这样可以渐进倒逼外贸企业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来消化汇率升值的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预计外贸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汇率的波动对大型成套设备进出口、中远期合同产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外贸企业首先应该增强汇率避险意识,学习规避汇率风险的知识。 “最近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很多企业在外汇套期保值的业务操作中变得更加积极,比如保值比例的提高,产品选择多样性等。”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销售总监陈汉业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不过,一些企业将衍生产品和投机理念简单等同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不利用衍生产品做套保而使企业完全暴露在市场巨大风险之下,是更大的投机。学会合理运作金融衍生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是积极负责的态度。 霍建国还说,企业可根据不同市场情况,做好市场营销,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拓展;下气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功能方面的改进,加大产品研发和升级的力度;此外,还可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控制成本,减少浪费。 而央行等6部委日前联合宣布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从原有的5个城市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这也给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带来了更多机会。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具弹性的背景下,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不断升值的人民币进行结算,将使得进口成本和出口汇率风险减少。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此表示:“面对比此前更大的汇率风险,企业除了要积极采用汇率避险工具以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人民币结算。” “总之,外贸企业只有积极投身其中,才能与时俱进,生存和发展。如果对产业升级、贸易方式转变抱观望态度,消极等待政府救济和政策优待,就会错失良机,最后被淘汰出局。”中国国际货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孙华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