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16日刊登文章《江苏沭阳“全民招商”引出闹剧频频》指出,在沭阳,没有与招商引资无关的人,没有与招商引资无关的单位。连公检法司这些单位都参与到全民招商大潮中去了。“高压政策”不仅带来了良田闲置、厂房空置等“假大空”问题,也引发了频频闹剧。报道推出后,立刻引发广大网民热议。
招商“闹剧”不只沭阳
网友“虫洞”说,不仅是沭阳这样,全国的基层县市都这样,特别是贫困的县市,招商引资都是纳入指标的,当然也与官员晋升和降职挂钩。因为贫穷,当地政府有的只是土地,招商引资也成为带动地方发展唯一的办法。 新浪网友称,全国各地都有此种现象,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各地出台优惠政策,互相竞争,互相攀比,最后只是优惠了企业老板,却损害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可笑!”——来自辽宁抚顺的新浪网友“胖佛”说,招商不是主观努力就能让招商对象从口袋里掏出钱来的,而需要土地、政策、资源等实实在在的客观环境来吸引,投资者看重的是生财之地而非生情之地,客观条件不具备,就算是你磨破嘴皮子、跑穿鞋底子也无济于事。这样干非但解决不了招商的问题,而且还会适得其反、事倍而功半。 另一位新浪网友指出,建好自己的码头,自然会有轮船来停靠。象这种只追求表面的招商行为,当地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全民招商”扭曲政府职能
署名“赤心木”的评论文章指出,这种“全民皆兵”,把招商工作简单化、全民化、形式化的现象是十分有害的,不仅真正落到实处的投资项目没有多少,并造成经济畸形发展的恶果,而且也扭曲了政府职能。 赤心木说,比如公、检、法和妇联等非经济职能部门都被下达了招商引资硬指标,结果只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影响本职工作,使这些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丢掉或削弱了“主业”,“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为人民群众服务、办实事办好事被身上沉重的招商引资任务所替代,最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造成民怨沸腾,破坏政府形象和失去政府公信力。 署名“宣华华”的评论文章痛斥道:说穿了,全民招商就是愚蠢的人治,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做法。耐人寻味的是,在一个从上而下的治理体制之下,这种层层摊派式的“大跃进”做法,居然还能够风雨无阻地存在多年,其本身就反映出某种体制弊病。一些地方花费巨资全民招商,收获的却是污染企业和民怨沸腾,甚至是上当受骗徒落笑柄。这种集体非理性的做法,早该被市场经济所埋葬了。
让专业队伍替代“全民招商”
宣华华的评论文章称,全民招商的荒谬思路,仍在一些地方还有市场,继续上演着各种闹剧,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观。进而,我们还要思考的是,为何全民招商会盛行一时?其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政绩观和体制病呢?类似全民招商的“大跃进”做法,还会不会更换形式重新上阵呢?这些问题,显然亟待我们思考和解答。 赤心木的评论文章指出,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发展经济本没有错,但“大呼隆”式的全民招商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无论是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政府部门的形象都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赤心木呼吁,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周密细致的系统工作,政策性强,业务也很专,必须由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的队伍来从事这项工作。我们期待地方政府能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早日给“全民皆兵”的招商的闹剧画上“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