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的冲击
    2010-08-11    作者:记者 于璐/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8月5日,因旱情严重造成减产,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粮食出口,该消息将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推升至高点。普京的一纸禁令,掀起一场波及全球的粮食涨价飓风。
  网民指出,造成这波国际粮价暴涨的主因,是全球气候异常及自然灾害。粮食出口国前十强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高温干旱,与他们一样,中国今年也遭遇了气候异常。众多网友对国际粮价上涨表示出担忧,尤其是忧虑这可能对我国粮食市场将形成的冲击,抬升国内通胀预期。还有网民认为,粮价已演变成金融化产品,进一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面对粮价冲击,中国很难独善其身

  署名“邱林”的博客文章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粮食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传递到国内来。全球产供失衡,粮价猛涨的局面不期而遇,从而导致全球处于粮食危机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回答是否定的。文章还指出,我国今年大面积农作物受灾,也是一大利空因素。
  署名“产评”的评论文章也指出,俄罗斯禁止出口的是粮食,并不只限小麦。小麦失收很可能演变成整个粮食市场的震荡,中国认为不会因为不是对应的供应市场,就可以隔离影响。
  邱林还指出,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可能还会持续增加。中国人如果吃饭依赖国外,必将受制于人,特别是现在国际粮价猛涨的时候,如果中国大量进口高价粮食,势必加大国内粮价飙升的压力。
  此外,有评论认为,粮价上涨必将提升国内通胀预期。署名“朱大鸣”的博客文章说,粮食与通胀的关系,简要地说,粮价是百价之本,占CPI的权重极大。所以,粮价动了之后,势必引发全局性的价格联动。

  粮食已演变成金融化产品

  博主“邱林”说,我们从近期国际粮价的暴涨看出,目前粮食价格已脱离了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金融化的产品。我们不能低估国际粮价飙升对中国的冲击,更不能在粮食生产上有大的闪失。
  “产评”的评论文章指出,市场必须关注深层的资本炒作,资本入场炒作才是粮价震荡的要害所在。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就像催化资本炒作的一道动员令,这种情况国际如是,中国亦如是。粮价飙升的终极要害岂止是通胀,更是资本涌入炒作图利。
  博主“朱大鸣”也在其博客文章中写道,仅从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小麦难以大涨;但如果从金融属性来看,天灾和政府管制都成为供给紧张的理由,市场的预期就会改变,如果是大量的游资来炒作的话,小麦的价格就危险了。中国现在已经出现农民惜售、企业惜卖的现象,收购主体很可能盲目看好价格后市。这些因素交织可能导致竞争加剧,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抢粮现象。朱大鸣建议道,为了防止这种危险的发生,中国虽然没办法管国际上游资炒作小麦期货,但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储蓄粮来改变国内预期。

  积极研究极端气候对粮食安全影响

  署名“王东”的评论文章说,目前,全球粮食安全存在着多种隐患和危机,其主要方面包括:首先是,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其二,世界粮食储备与历史最高储备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其三,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粮食增产速度。其四,粮食生产的不平衡导致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不均。其五,贫穷国家特别是缺粮国粮食供给形势仍然严峻。
  有网友建议,近些年恶劣天气频发,所以我国是否应该考虑将恶劣天气对粮食收成的影响列为专项研究课题,尤其是对极端恶劣天气对粮食安全的破坏力及防御措施的研究。
  还有网友说,我国应学习和适当引进运作成熟地区的储粮技术和设备,同时改善耕地质量,以强化自身抵抗粮食危机能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