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产业面临重新洗牌
    2010-07-07    作者:望日莲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对于某些行业和企业而言,2010年上半年来不乏各种“坏消息”:工人群体要求改善待遇的呼声此起彼伏;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大;在大宗商品涨价的背景下,中国钢企在铁矿石谈判中遭遇挫折;国务院以罕见的严厉口吻要求各地抓紧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自主调整也好,倒逼机制也罢,这些密集呈现的消息传达了同一讯号:中国经济可能已接近结构调整的大限,固有的增长方式和经济布局可能迎来一场较大的革新。

  老问题新压力

  工人维权是个老问题,但像今年这样频繁爆发却为近年来罕见。继广州本田工人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之后,北京现代供货商员工,深圳蛇口货柜车司机相继罢工,要求提高待遇。富士康公司上半年频繁发生的“跳楼”事件更是把劳动权益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一系列事件之后,中华全国总工会5月底表态要求各地工会组织为工人说话,关心工人生产生活,使之“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富士康和本田等也相继表示将提高工人薪资。市场普遍预期,中国劳动成本今后将大幅提升,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说,数年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主要来自美欧发达国家的话,则这种局面今年宣告正式终结。巴西和印度等国财经官员近期公开要求中国调整汇率政策,其措辞之强硬,前所未有。巴西央行行长恩里克·梅雷莱斯用“扭曲”一词描绘人民币汇率问题。印度央行行长杜武里·苏巴拉奥宣称,人民币遭低估给包括印度在内的国家造成“损失和负担”。
  耐人寻味的是,身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并不赞成逼迫中国升值人民币,显然与美欧国家保持距离。不论各方动机如何,理论精当与否,当前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显然处于上风。
  至此,中国经济面临劳动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旦预期成真,依赖出口的中国制造业难免遭受一定冲击,那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靠贴牌出口赚取微利的企业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某些产业将遭淘汰

  除出口行业外,国内某些行业同样面临重新洗牌的前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铁矿石、铁矿砂价格等原材料过去两年一路缩水,加之政府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国内钢铁、建材、电力和石化等行业快速扩张。然而面对原材料价格回升,国内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这些行业将遭遇严峻考验。
  以钢铁行业为例,中钢协去年年底估计,去年全年国内粗钢可供应资源量达5.79亿吨,库存增加3000万吨左右,供大于求的苗头十分明显。如今,在原料价格可能飙升高达100%,政府逐步收回经济刺激措施,加紧打压楼市泡沫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以及处于下游的汽车、建材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可能经历深度调整。
  除市场因素外,政府调控同样不容忽视。国务院5月初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各地从14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一五”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根据通知,今年中国将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
  考虑到今后8个月是“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攻坚扫尾阶段,各地在中央政府“强化行政问责”的压力下,势必以“铁的手腕”整肃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人民币升值预期,劳动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涨,刺激政策退出,环保压力增长……可以预见,如果上述因素今后一段时期集中发力,则某些产业和地区可能经历堪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制重组时的艰难。
  应当指出,这样的“内忧外患”是中国经济必须服下的一剂苦口良药。在国外市场和环保压力日增、国内经济亟待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唯有主动迎难而上,才能在危机中把握机遇,赢得发展。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后危机时代,国内外经济和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围绕财政、环保等议题展开新一轮较量,利益和博弈态势发生新的分化组合。在此环境下,中国需要认清各方动机与诉求,适时调整策略,坚持既定改革方向。
  分析人士认为,巴西、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发难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分化发展中国家,加强对华施压的策略已经奏效。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两国在出口结构上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人民币升值可以使其出口商品赢得竞争优势。
  日本反对人民币过快升值的背后同样是自身利益:首先,日本企业向中国或通过中国出口大量零部件,它们从相对弱势的人民币中获益;其次,日本经济的复苏严重依赖向中国制造业出口资本设备,人民币升值可能有损中国制造业,进而影响日本对华出口。
  如汇率问题一样,无论劳动力成本还是大宗商品价格均涉及到价格形成机制及结构调整;如汇率问题一样,外界讨论中国经济可能有多种结论,但中国只能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节奏推进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
  要理顺价格机制,必须要付诸于资源价格改革,付诸于升值预期的结构措施,付诸于发展服务业的结构性措施。面对市场变化和内外压力,主动实施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恰恰是中国应对内外挑战的最佳手段。结构调整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破旧立新的改革,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最终使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道路,使劳动者享有“尊严”和“体面”。
  应当指出,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粗放增长、内需不足和行业垄断经营的积弊决定了国内需要一场内忧外患催生下的经济社会大变革。而现在,可能正是变革前夜。

  相关稿件
· 经济结构调整 投资者需要关注什么 2010-07-05
· 经济结构调整 信贷引导先行 2010-07-05
· 温家宝: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2010-07-05
· 下半年多项政策剑指结构调整 2010-07-05
· 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