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从这次金融危机中意识到制造业的过度萎缩削弱了经济的根基,加之西方工会力量的影响,在保护和重建制造业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贸易保护措施会继续延续。 ●对进口资源的严重依赖是另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三大矿业巨头垄断世界铁矿石市场。双方都很清楚,由于严重地依赖进口矿,无论如何加价,最后中方都得接受,没有其他选择。 ●将出口的初级产品的产能向原料所在国转移,可以减少矿石进口,减少物流运输,回避贸易制裁。 ●在这一轮矿石涨价的浪潮中,世界钢铁巨头ArcelorMittal公司始终波澜不惊就是得益于其全球化的资源掌控和全球化的工业布局。
□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已达7亿吨。随着产能的快速增加,钢铁工业与上下游的矛盾更加突出。上游——矿业巨头垄断加剧,铁矿石大幅度涨价,使得高度依赖进口资源的中国钢企没有还手之力。下游——金融危机引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导致出口锐减对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中国钢企更是雪上加霜。在此内忧外患之际,中国钢企向何处走,是一个需要从战略角度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宏观上看,钢铁行业面临两大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产能严重过剩,二是严重依赖进口资源。如果仅仅立足国内,这两大问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 钢铁工业相对于国内需求,产能过剩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事实。经济危机以前每年都有数千万吨的钢材出口,2007年超过6200万吨,经济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仍出口钢材近6000万吨。大量的钢材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产能过剩的矛盾。然而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加之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钢材出口量下降到2460万吨,而产能却有大幅度增长。虽然当年国内需求有所增加,仍然使产能过剩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 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判断,短期内世界经济不可能完全恢复。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从这次金融危机中意识到制造业的过度萎缩削弱了经济的根基,加之西方工会力量的影响,在保护和重建制造业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贸易保护措施会继续延续。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靠大量出口钢材来平衡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 对进口资源的严重依赖是另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2009年进口铁矿石6.3亿吨,对进口矿的依赖程度达到70%。三大矿业巨头垄断世界铁矿石市场。今年提出加价100%甚至更高,还要改长协价位短期议价。其实双方都很清楚,由于严重地依赖进口矿,无论如何加价,最后中方都得接受,没有其他选择。国产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短期内都没有可能实质性地替代进口矿。近年来一些企业到国外去投资找矿,目前看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矿产属于战略资源,一些国家对中国公司控股矿山疑虑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矿山前期建设耗资大,周期长,远水难解近渴。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对进口矿的依赖。所能做的只有尽量增加国产矿的供应,降低国内的钢铁产能以减少矿石进口,以及多渠道进口矿石,减少对三巨头的依赖。 钢铁工业是物流量非常大的行业,日常生产中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运入运出。钢铁企业选址的原则是或靠近原料所在地,或靠近市场。中国钢铁行业每年从南美和澳洲运入数亿吨的矿石,又向北美、欧洲和世界各地运出数千万吨的钢材。同时还要消耗我们并不富裕的能源和宝贵的水资源,牺牲赖以生存的环境。即使没有矿石涨价,即使没有贸易保护,这种经营方式也不是最经济和最佳的选择。
对策——产能转移,实现国际化经营
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矿业巨头垄断和大量物流折返运输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而且这些制约因素有的可能长期存在,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的结束而完全消失。如何才能同时避开所有这些不利因素?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转移产能,实现国际化经营。具体地说,就是将出口产品和部分初级半成品的产能转移到国外,走跨国经营的道路。 1.初级产品向原料所在地转移 初级产品是以铁矿石为直接原料,而且能源消耗大,对环境影响大。将出口的初级产品的产能向原料所在国转移,可以减少矿石进口,减少物流运输,回避贸易制裁。同时还可以减轻国内的能源和环境压力。 中国钢企可以入股和逐步收购原料所在国的钢铁企业。一般原料所在国的钢铁企业与本地矿业公司之间都订有长期稳定的供矿合同。例如澳大利亚的BlueScope钢铁公司在2009年7月与BHP公司签订了长达十年的供矿合同。巴西的钢铁企业与矿业公司之间也都有不同形式的供货关系。中国钢企如投资矿业所在国的钢铁企业,再将产品直接出口至其他国家,则可能获得当地价格的矿石供应,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另外还可以考虑将铸坯运往国内进一步加工钢材,变进口矿石为进口钢坯,供应国内市场。 2.高端产品向消费国转移 高端产品多为二次深加工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质量和服务的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与国家的综合经济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高端产品的用户多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或发展较快的国家。美国和西欧各国是高端产品消费较集中的国家。把高端产品的产能向消费国转移,一方面可以扩大和巩固稳定的客户关系,随时掌握市场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产品性能和生产节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产品本地化,从而避免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所造成的不便。同时还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指导和带动国内技术的发展。 3.跨国经营不是权宜之计 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经营是钢企发展战略步骤而不是应对金融危机和矿石涨价的权宜之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与资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谓全球化的实质就是有实力的大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做后盾,在世界范围内获取其他公司所占的资源与市场,从而在全球有限的市场与资源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和掌控能力。而那些规模偏小,成本偏高,经营不善的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最后不得不退出市场。全球化企业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在这一轮矿石涨价的浪潮中,世界钢铁巨头ArcelorMittal公司始终波澜不惊就是得益于其全球化的资源掌控和全球化的工业布局。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及早走出国门布局于资源与市场的有利位置。 (作者曾先后在冶金部规划院、SKET以及DANIELI北京代表处工作。现就职于北美某钢铁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