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避风险,铁矿石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的现货定价体系,”国际金属信息提供商金属导报铁矿石价格指数总监卡梅隆·亨特24日在上海出席由“钢之家”主办的“第六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时说道。 亨特的推销只是一个缩影。在国际三大矿山相继表态退出年度长协体系而改为季度定价等更短期的议价方式后,铁矿石价格的现货化趋势显露无遗,这无疑为铁矿石价格指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衍生品合约的推出创造了契机。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铁矿石指数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环球钢讯(SBB)的TSI指数、金属导报的M
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 习惯了年度基准价格体系的中国钢厂,对于铁矿石的指数化定价以及更为复杂的衍生品交易,表现非常谨慎。“不知道这些指数怎么编出来的,更别提参与风险极大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一位钢厂代表说。 在中钢协看来,无论上述三种指数中的哪一种,其公正、透明和准确程度都有待检验。并且,在矿山处于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指数化定价并不是完全按照供需关系决定的,因此不赞成这种定价机制。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也认为,指数化定价以及配套衍生品的推出,会增强铁矿石的金融属性,有可能造成其价格的极度不稳定,这是中国钢厂要尤其警惕的。 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指出,在大宗商品领域,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的紧密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对于铁矿石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中国钢厂需要正视它、研究它,并学会利用它。”仅以铁矿石价格指数为例,其采集地和潜在客户都瞄准中国,但发布者却是外资机构,这无疑是值得业界深思的地方。在主动应对并力争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方面,中国钢铁业需要有更积极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