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粮食专家努力攻克杂交水稻"高能耗"难题
    2010-01-19    作者:记者 黄兴华    来源:经济参考网
    被称为“东方魔稻”的中国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粮食的产量,有力回答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难题。不过,中国也为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12日,中国的杂交水稻专家在农业大省湖南省会长沙举行杂交水稻节氮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讨会。与会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博士表示,杂交水稻帮助中国创造了用占世界7%耕地养活了世界22%人口的奇迹。但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耕地同时也消耗了世界33%的氮素资源。
  氮肥是杂交水稻赖以成长的一种主要肥料。马国辉介绍,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高产栽培氮肥用量居高不下,不仅增加生产成本,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不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
  记者在会上获悉,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专家努力掌握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开始摆脱“高氮栽培”模式,进入“节氮超高产栽培”时代。
    水稻高产和超高产条件下施氮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博士等以腐殖酸肥料为基础,研究形成了水稻节氮降污栽培技术。 按照这一技术,水稻节氮高产栽培主要从基因挖潜、应用先进的施肥技术和技术物化提高氮肥利用率三个方面展开。
    马国辉介绍,基因挖潜主要是选育水稻品种时,筛选出产量高、生态适应性较广且耐低氮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先进的施肥技术主要是采用缓控施肥等不同的施肥技术,提高氮肥农学生产力。而技术物化方式主要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有效挖掘或降低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
    据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缓控释肥在中国南方稻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有着广阔的节氮增效应用前景。近两年,他们在湖南同一块田里的试验表明,以前这块地杂交稻产量在710公斤至750公斤的水平,但使用缓释尿素后效果明显,获得了800公斤的产量,而且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推广,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研究或引种中国杂交水稻,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多个国家的试种示范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于长沙,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主持工作。
  相关稿件
· 安徽省培育出“高效生态”水稻新品种 2009-12-29
· 发布水稻等16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9-02-19
· 江西余江:“精确制导”助水稻增产又增收 2009-01-08
· [风云人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08-12-05
· 江西投资1900万元建水稻南繁育种基地 200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