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区抓党建促转型升级调研
    2009-12-31    作者:本报记者 方益波    来源:经济参考网

“三力提升”克服本领恐慌  慧眼识宝促进健康增长

    杭州市余杭区是浙江省的经济强县(区),在金融危机中,外向依存度很高的余杭区没有受到重创,基本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尽管有些指标下降明显,但是结构调整加快,总体呈现健康的态势。据最新统计,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增速居全省县市区“16强”之首。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告诉记者,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锻炼干部队伍,提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来保证经济健康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该区转危为机的重要法宝。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朱金坤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台商到余杭谈投资项目,说要投入10个亿,建设“SSD项目”,干部们都不懂那是个什么东西,项目眼看就陷于僵局,后来经过仔细了解,“SSD”又名“闪存”,是一种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朱金坤说,经济要发展,干部不懂新知识,显然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大学习,提升“三力”,才能在走出危机中发挥引领产业导向、凝聚人心的作用。
    余杭区委区政府没有在金融危机中急吼吼地赶着干部去为经济工作“救急”,反而好整以暇地开展了读书活动。从2009年8月开始,一场旨在提高领导干部执政和为民服务能力的“强化训练”--“三力提升”在杭州余杭区全面展开。朱金坤说,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全区开展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要求全区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干部每月学习一部法律法规或一项政策,每月至少读一本好书,活动实行“讲、述、考、评”制,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组织交流对所读书目的心得体会、评论等。邀请部分专家、学者或书籍作者与阅读相关书籍的领导干部进行学习交流,通过领导干部交流体会文章、进行专题演讲以及专家、学者、作者的点评、指导,提高领导干部的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
    余杭区区长姜军认为,危机面前,亟需克服“本领恐慌”,没有本领,还不学习,就只能被淘汰,学习是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

    金点子 民主评

    区委结合该区的“美丽洲大讲堂”活动,每月举办一期高端、前沿的专题辅导讲座。邀请了中国驻墨尔本副总领事、中国雅虎总裁、上海世博会的承办单位负责人等专业人才来讲课,配合专题研修班、强化培训班、高级研修班以及领导干部授课制,促进学习力的提升。
    为鼓励创新力提升,区委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征集各级干部对余杭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党政工作、解决余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设置工作创新奖或创新先进个人等奖项,对在创新能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领导干部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
    余杭区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环境。激励领导干部对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推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破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对策和举措。同时,开展创新党政工作专题调研活动,自选课题展开有关调查研究工作,形成调研报告,组织有关专家对调研成果进行评比。实行创新课题项目招标制度,鼓励领导干部以课题方案的形式进行投标,中标者应设立工作时间表,按既定方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形成制度成果和理论文章。 
    区委还通过开展“公述民评”和“民主评议行风”,提升干部的“执行力”。建立工作任务执行绩效考核制,强力推行首席责任制,不断强化“1+X”考评工作的导向激励作用。强化对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培养和考核。“执行力”成为评价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要向服务对象、监管对象及其他相关人员报告自身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情况,并接受评议,认真整改。区劳动保障局在“公述民评”活动中,有评议代表反映“社区基层文件传达滞后,政策法律宣传不到位”。该局立即对劳动保障信息网进行了全面的清理,采取专门科室分工负责制,用最快速度对有关政策、办事指南作了更新,编写最新政策问答120余条。几位局领导还分别带队,到镇乡(街道)召开社区干部座谈会,对相关劳动保障政策进行解疑和指导。

    “关键是要帮到点子上”

    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三力提升”活动,机关效能得到提速,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余杭建立了区委常委联系项目制度,每一位常委都有自己的联系项目。常委们深入基层,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今年已9次下乡开展专题调研,对联系的项目挖掘深,琢磨透,会同相关部门,就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准确、科学、有效的协调。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云联联系的区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多次到现场进行协调问题,先后召集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了成立项目建设协调小组、项目如何进行第三方代管和项目建设涉及铁路苗圃搬迁等事宜。
    在与一家日本著名动漫企业进行前期接洽时,区里的招商干部做足功课,通过大量的前期背景调查,充分了解该公司背景、近期战略部署、财务分析情况,针对其可能提出的问题制作了说明翔实的会议资料;同时,为方便对方了解宣讲内容,余杭干部又组织人手,为所有资料提供日文翻译版本。最终赢得日方投资者的认同。
    余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沈昱曾任余杭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原来,很多干部也是一心想为企业服务好,但是说实话对不同行业熟悉程度不够,很难判断究竟有无“成长性”,如何寻找并培养“成长点”,“要帮助企业,关键是要帮到点子上,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自己就首先要能给企业提供前瞻性的见地和知识”。
    经过学习,很多干部水平大大提高,练就了一双慧眼。余杭区从2008年起每年确定200家最具成长性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对他们的技改项目和厂房租用进行财政资助。沈昱说,现在回头看,今年“三力提升”后的工作中,资助的“成长点”更清晰,更具有“看得见”的前景。
    从活动开展以来,余杭区的招商引资明显提升效益。9月底前,余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直低于杭州市平均水平。10月,余杭一下子增加了2亿元新的投资,首次超过杭州平均水平18%,达到了20%。据区委领导透露,估计今年接下来时间的增速还将继续加快。

梅花美不美很重要,政府好不好更重要

    应对金融危机靠什么?余杭的回答是,靠打造“环境立区”的比较优势,其中包括自然环境的“先天条件”和行政环境的“后天作为”。
    余杭超山是中国四大梅区之一,吴昌硕曾赞咏道“十年不见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说,“梅花美不美很重要,政府好不好更重要”,金融危机,就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党委政府要带领干部群众,通过全方位的建设,提升软环境,增强软实力,余杭才能在经济寒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资金、项目、人才的洼地,实现弯道超越。

    “环境比GDP更重要”

    尽管是浙江省的经济强区,但是余杭资源禀赋并不突出,可以说是缺钱、缺地、缺项目、缺人才。余杭区区长姜军说,我们遇到的困难也是人家遇到的困难,很多地方的压力比我们还要大得多,金融危机下欧美等发达国家资本、产业和技术寻求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会引发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国际产业转移,余杭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成为“聚宝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赶超先进,进位前移。
    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环境比GDP更重要”的理念,致力于人与自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重机厂、化工厂等纷纷关闭或搬离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大力发展。余杭拥有江南山水园林之美,这正是吸引人才,激发灵感,打造“人脑+文化+电脑”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所在。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余杭“首位经济”。
    近年余杭区已关闭了上百家污染和技术落后的企业。“关停不是‘割肉’,而是一种‘盘活’。”集中关停转迁50多家重污染企业的崇贤镇时任党委书记陈炳鑫说。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流的企业和人才。全球通信集成系统供应商芬兰斯凯菲尔公司为进入中国花了近两年时间跑了50多个县市,最终落户余杭。其驻华代表说,余杭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完全符合生产的要求,“余杭的美丽风景让我想起了瑞士”。
    目前余杭区正在投巨资打造西溪湿地、良渚遗址国家公园、超山旅游综合体等。规划建设“创意良渚”、“创意临平”、“创意西溪”、“创意径山”四大基地。吸引了一批文化名人入驻,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火种。2009年上半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0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38.94%。
    已经入驻余杭创意基地的恒生电子负责人彭政纲说,吸引他的,除了水墨江南之风景,更重要的还是这里党委政府制定的先进的产业结构、全新的发展理念、“勤廉余杭”的党风政风以及干部们真心为企业服务的那片心意。

    当守夜人 送过冬棉袄

    除了自然环境,“环境立区”更重要的是法治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政府行政服务的环境。
    为优化法治环境,余杭打造出炉了中国内地首个法治指数。这是继香港特别行政区2005年推出法治指数后,内地首次运用量化评估考量区域法治水平。                      
    为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余杭区委、区政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当好企业的守夜人,为企业送去“过冬棉袄”。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增加出口企业退税,支持优势企业以兼并、重组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企业信贷服务,等等。
    为进一步激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的创业创新热情,余杭区每年安排个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入驻有关园区、街区及各类区级中介行业服务中心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最多可连续3年给予30%的租金补贴;对个体工商户升格为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全额补助注册登记费和工本费;对为个体工商户开展小额贷款担保业务成效显著的担保机构也将给予奖励。在政府的协调帮助下,一批又一批的中小企业拿到了银行的贷款,缓解了资金之“渴”。余杭缤纷假日茶餐厅负责人朱幼良拿着政府帮助牵线搭桥批下来的500万元贷款协议,激动地说:“这对我们来说好比是‘及时雨’啊!有了这笔资金,我们至少可以再新开5家门店。”
    余杭国土分局结合全区“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一方面以创新的手段加快报批和供地,另一方面实行项目化精细管理。全区231个重点项目建立领导分工联系、科室包干、专人负责制度,确保不因土地问题影响项目落地和建设。截至目前,共组建上报2009年度用地总面积约6400亩,已全部批回。另使用杭州市指标项目34个,用地面积3582亩,也已全部批回。确保了华正三板、阿里巴巴、钱江万胜、欧文斯科宁等省重点产业链项目及东华链条、民生药业、杭锅、恒生电子等市产业链项目在余杭“安家落户”。

    “一切为了项目,一切为了发展”

    服务型政府不是“玩虚活儿”,为了给企业帮忙帮到实处,余杭区成立了代办服务中心,由政府干部帮助企业跑部门办理各种手续,各行政审批部门以及各镇乡(街道)政府部门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全力配合,“一切为了项目,一切为了发展”,从区领导到一般干部,全区形成了“齐心合力推项目”的良好氛围。
    区代办服务中心通过“三力提升”,狠抓代办员执行力,不断刷新高效代办记录。临平环卫设施二期工程项目是民生项目,涉及南苑街道垃圾中转处理问题,当地居民怨言较多,期待项目早日建成。根据要求,项目必须在10月份开工。时间紧张到几乎不可能。
    余杭区代办中心安排3名代办员专门负责项目的全程代办。受理项目当晚,3名代办员立即对项目的所有资料进行了认真梳理,并以开工时间为节点倒排了项目代办计划。经过仔细深入的沟通,发现业主存有废弃河道可以直接利用无需办理相关手续的误解,代办员立即予以解释纠正,及时发现并避免了因业主疏漏而造成项目延误开工的损失。
    8月中旬,代办员戚丽华在各审批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仅用一天半时间,跑了16个部门,填了23张表格,敲了36个公章,提前完成了临平环卫设施二期工程民生项目的审批报件手续,创下“余杭代办”的新纪录。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戚丽华刚充满电的电动车几趟来回后就没电了,只好将电动车停在路边,打车到有关单位办事。选址意见书按承诺时间需5个工作日,规划分局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马上完成了选址;国土分局南苑国土所的工作人员接到任务后马上以跑的速度奔赴现场,仅用45分钟便完成“一次踏勘”;南苑街道城建科负责人在完成征用材料、审核表等材料的审核工作后,还主动帮助代办员联系社区负责人。该项目审批报件最终以不可想象的速度高效完成。
    得到代办中心帮助的杭州安全玻璃有限公司业主孙勤说:“签了代办协议,把项目交给政府的同志,我们就真正放心了。”

从金融危机中学到些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克难攻坚、争取度过金融危机的同时,区委一直在有意识地引导余杭的广大党政干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从金融危机中学到些什么?区委书记朱金坤说,我们党是“学习型政党”,余杭的党员干部应把金融危机视为提升执政能力、夯筑执政基础的重要机遇,在这次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中边干、边学习、边反思。
     区长姜军说,能不能带领群众走出危机,再造辉煌,决定了党员干部有没有威信,决定了党组织能不能凝聚人心。倒逼机制既是针对经济建设的,也是针对党委政府自身建设的。

    制定一个好的产业导向

     不少干部认为,党委政府首先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制定一个好的产业导向。余杭过去也存在大量的化工、印染、水泥厂等高污染企业。如今漫步在蕴藏5000年灿烂文明的良渚,满目翠色,鸟语花香,到处是公园和高级住宅。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戴维奇普菲尔德设计的良渚博物馆吸引着国内外游人的目光。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集中了十多家农药化工厂,是余杭的老化工区。最近,良渚大遗址保护工程启动,将为余杭再增一张金名片,整个区的地块都将因此而大大升值。
    崇贤镇集中了很多印染、造纸、铸造企业,占该镇年税收一半以上,工业污染问题突出。2007年,30家印染、造纸等重污染企业被集中实施关停转迁。2008年又完成22家工业企业关停转迁和淘汰落后生产线工作。土地整体收回。镇里从道路建设、绿化配套等各方面着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该镇土地价值成倍增长。被关停的化工、铸造企业纷纷转向家纺布艺或机械加工等,实现 “腾笼换鸟”。原从事电镀行业的企业负责人李忠林表示,企业关停转迁,也给了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内部改革、提高产品技术档次的练内功机会。
    2008年,余杭区提出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提高了环保准入门槛,提出--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功能区划的项目一律不引进,对于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和不节约能源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
    倒逼逼出新天地,一大批“高商、好商、大商”看中了余杭的青山绿水,纷纷入驻。“余杭招商引资网”自今年3月开通以来,每天吸引大批美国、英国、韩国等投资商上网浏览。目前该网站在百度、谷歌、雅虎三大搜索引擎相关搜索界面上名列前茅。国内的阿里巴巴、恒生电子、浙大网新科技等也竞相入驻余杭。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站在余杭“淘宝城”项目前感叹说,这里正是“我梦想创业的地方”。

    提供科学高效的政策环境

    区委区政府多次开会统一干部思想,指出,经济寒潮中,企业竞争不能有决策失误,政府工作容不得一点点的政策瑕疵,党委政府要以坚强的决心和敏锐的眼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高效的政策环境。
    在金融危机中,余杭区委区政府梳理了城乡发展的政策,强力推进改革。在过去,余杭征地拆迁之后,所有的土地款都是分给各家各户的,村集体留不下一分钱。难以集中财力做大事、谋发展。在选举村领导班子时,常常就出现有财力、能办事的老板纷纷入选村主任的现象。
    区委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一些先进地区学习后,发现很多地方都是将钱留在村集体,用经济合作社入股的方式,给村民分红。一方面可以开展集约化经营,促进村集体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有能力从事很多公益事业,为村民谋福利,推动城镇化建设,而且还能增强基层政权建设。
    朱金坤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才能在金融危机这样的严峻考验中实现“突围”,才能在危机过后实现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基层政权有财力,有战斗力,才有领导力,才能成为经济建设转危为机的领头雁。
    区委区政府克服了巨大阻力,出台了文件,最终从土地款中切出一块来留在村集体。从制度上强化了基层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
    优化了“中长期”的政策环境,还要有“短平快”的“拳头产品”,能解决当下的紧迫问题。区委区政府运用有形之手“危中找机”,为切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前期工作深度不够,政策处理难度大,资金障困难多等问题,专门组织了各相关职能部门,于今年开展“项目推进服务月”活动,现场办公,限期解决。五常街道农居点的西溪花城项目,土地批复及工程规划许可证没有办妥,由于该项目工期较紧,急需提前发布招标信息。区国土分局、建设局(规划分局)及行政服务中心经协商后明确,由国土分局在项目供地手续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发放土地批复单,建设局(规划分局)出具正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证明材料,区招标办根据“特事特办、手续照办”的原则,给予提前发布招标信息,顺利解决了业主的燃眉之急。

    培养一批有本事的干部

    金融危机是经济领域的,但也是政治领域的,是对党也是对干部的考验。危机倒逼每一个党员干部不懈怠,不务虚,要掌握真本事,拿出“实在活儿”。
    余杭区委区政府提出“项目是保增长的重要抓手”,要用“大项目”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也要用“项目管理”的办法,锻炼干部。曾经从事多年建设工作的朱金坤说,每个干部都要具备“项目经理”的素质和水平,都要到工地上跑一脚泥。
    余杭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区级机关各部门、各镇乡、街道领导都率先垂范,牵头负责一定数量的具体项目,与考核奖惩挂钩。余杭区委组织部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特别突出“实战”,采用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将到基层实践锻炼纳入中青班规定课程,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与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工作相结合。脱产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仅1个月,随即赴开发区开展为期4个月的实践锻炼,学员通过“实践课”,熟练掌握征地拆迁各项政策,克服困难,发扬“5+2”(五个工作日和两个休息日)、“白+黑”(白天和傍晚),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的连续作战精神,走村入户,主动了解农户的困难,提高了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实践课”上共完成征地5633亩,拆迁农户1379户,有力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开展。
    在党政干部的“能干”、“巧干”下,大批优质、高端项目落户余杭。北美第二大汽车制动零部件生产企业美国卡莱公司、拥有400年历史的德国老牌家族企业海因兹集团等跨国集团纷纷前来“定居”。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将总投资额达6000万美元的玻璃纤维项目放到了余杭经济开发区。目前,多个世界500强项目入驻余杭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据统计,2008年,全区利用外资排名从2007年全省第13名跃升至2008年的第7名。今年1-10月全区招商引资在寒潮中继续实现较大增长。引进外资项目55个,到帐外资1.92亿美元;完成合同外资4.72亿美元;引进内资到帐73.76亿,增长达25.9%。今年上半年,余杭区还引进服务外包产业外资达1210万美元,实现了该产业引进外资“零”的突破。
    朱金坤说,用突破危机的实践管理教育干部队伍,最终依靠党员干部走出危机,这种对干部的锻炼,就是培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为危机后的时代准备人才。到明后年,经济上去了,能干成事、干成大事的干部队伍也有了。这样,无论金融危机如何演变,各级干部队伍都能保证余杭经济未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关稿件
· 我国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调研 2009-12-08
· 厉以宁六城市调研:部分贷款投入虚拟经济 2009-08-31
· 住建部调研外资操纵水价上涨 2009-08-24
· 发改委调研水泥产能 或从严从紧审批新项目 2009-07-21
· 决策层密集调研预示政策微调? 200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