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别样绚烂
义乌小商品市场见闻
    2009-12-30    作者:本报记者 何宗渝 刘敏 冯源    来源:经济参考报

    距离新年还有近两个月的时候,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新年节日饰品销售已经提前上演了火热行情。9月份圣诞饰品出口订单高峰已经过去,国内采购商又纷至沓来。
  这座三公里多长、400多万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小商品市场汇集了170多万种商品,四个营业区和在建的第五营业区串联成一条藏卧于城市之间的“S”形巨龙。
  在人气颇高的“磊人圣诞”商铺,50多平方米的铺面堆满了色彩艳丽、品种繁多的圣诞小玩意儿,连屋顶上都密密匝匝悬挂着各种色彩和型号的圣诞彩灯、彩球和圣诞钟。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店面负责人杨米平正在跟五六名客商热烈地商谈着生意。不大的桌子被客人们围了一圈,桌上放着多份单据。
  杨米平介绍,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基本没有盈利,而往年的利润有两三成。今年以来公司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利润也开始逐渐增加。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波成说,为了应对这次危机,今年90%的商户都有新品上市,而往常只有40%。商户们从坐等客户上门转为四处拓展市场,国内市场比重也从以往的35%上升到现在42%。
  “两周前我刚来过义乌,这次已经是我今年第五次到这个小商品城来了。”在澳大利亚汇基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常晓镭眼里,这里不仅是客商理想的采购平台,更为众多中外小商品贸易企业提供了挣脱金融危机“镣铐”的“金钥匙”。
  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的零售结构发生了变化,商品销量少了,价格更低了,采购商的利润也更薄了。“现在我们必须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种类和数量的货物,所以只能直接到货源地找厂商。每次买的单品数量少了,来的次数也更多了。”他说。
  义乌市场作为中国小商品贸易的“前沿阵地”,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前三季度341亿元的成交额、同比11.6%的增幅足以说明义乌市场的蓬勃生机。
  “除了中国,我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的市场有如此活力。”毛里塔尼亚商人穆哈这样评价义乌小商品市场。在这里,像穆哈这样常住的外国客商大约有1.3万人,外国企业设立的办事处和联络处就有2500多个。
  在10月底的第十五届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上,不但成交额以11.4%的增幅再创新高,外商租用的展位数量也增长了5倍。
  记者跟随常晓镭和他的两位澳大利亚同事在商贸城一区边走边聊,他们不时用英语相互交谈。“最近几年这里的商品档次明显提高了,产品的针对性也更强了。有的店面只销售适合中东地区的商品,有的店面只卖西方节日所需要的礼物,零售的店面也更多了。”
  在经历今年2月份低谷后,随着商户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市场经营情况从3月份逐渐好转。据“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信息系统监测,11月份景气指数达到1110 .7点,环比上涨40.99点,已经连续6个月呈上扬态势。

  相关稿件
· 第十五届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开幕 2009-10-22
· 义乌小商品出口强劲增长 2009-10-19
· 海铁联运共筑义乌小商品出口通道 2009-08-03
· 义乌小商品出口迎来利好 2009-07-17
· 义乌小商品出口量持续放大 200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