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刘迎秋教授反思“新自由主义”
兴于危机 衰于危机
    2009-12-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反对新自由主义,并不意味着否定市场化改革
  ●坚持市场化改革,也并不意味着否定宏观调控

  本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在一项课题的子课题中,对新自由主义理论、政策和思潮进行了系统反思。该课题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教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内在缺陷和不足,因而必然使其走向终结。
  刘迎秋说,危机导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账面国民财富严重缩水,实体经济也随之大幅衰退。导致这场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但研究表明,“新自由主义”的误导,是发生这场危机的重要根源。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之所以能够误导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实践,在于这一理论包含的科学合理成分掩盖了它不科学不合理的另一面,从而才被广泛传播。刘迎秋提醒记者,课题关注和讨论的“新自由主义”,主要是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狭义新自由主义”。
  刘迎秋认为,“狭义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具有明显“市场原教旨主义”倾向的政策思想流派。首先,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一个科学与谬误组成的理论和思想混合体;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以“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为主要特征、以夸大的形式把原本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经济理论推向市场极端的社会思潮;第三,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华盛顿共识”。
  19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爆发“滞胀”危机,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曾经为医治“滞胀”做出了贡献,可谓兴于危机。刘迎秋说,1994年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爆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后来在拉丁美洲国家接连发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内在缺陷、历史局限在历次危机中逐步暴露,直至全面走向衰落与终结,可谓衰于危机。
  刘迎秋说,我们反对新自由主义,并不意味着否定市场化改革;我们坚持市场化改革,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要通过反思,认真汲取美国次贷问题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站在后WTO时代我国经济需要继续更大发展的高度,按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对金融市场实施科学有效监管,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把握和设定金融适度创新和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边界。必须从经济全球化高度探索我国长期发展的大目标和大战略,积极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以确保我国经济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衰落与终结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内涵颇为复杂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既有左翼和右翼之分,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本文所关注和讨论的“新自由主义”,实际上主要是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狭义新自由主义”。如果不加区分,甚至将它们统统混为一谈,那就不仅会犯误读新自由主义的错误,而且也会因此而误导我们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原因与机理的理解,并因此而影响甚至危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关稿件
· 反思次贷危机 勿矫枉过正 2009-11-20
· 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9-09-14
· 警惕中国版次贷危机 2009-08-04
· 次贷危机下对全球金融监管的反思与启示 2009-05-26
· 该反思新自由主义改革路线了 200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