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传统农业大市的“突围”之路
    2009-12-16    作者:本报记者 殷耀 王欲鸣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农民正在场院中脱粒玉米。新华社记者 张领/摄

    巍巍阴山绵延逶迤,滔滔黄河奔流不息,八百里河套田畴似锦,千里草原广袤无垠。这就是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美誉的巴彦淖尔。它像一颗镶嵌在黄河玉带上的璀璨明珠,它是一处丰饶秀美的“塞外江南”。
  曾几何时,这里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科技,兴水利,是全国最早的农业产值翻番地区之一。当然,还有那创造了北纬40度高寒地区百万亩“吨粮田”的奇迹……
  然而,当历史跨入新世纪门槛之时,曾经“唯富一套”的巴彦淖尔却落后一隅,难以突破“大农业、小工业、穷财政”的格局。
  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近几年,巴彦淖尔终于走出迷茫和彷徨,找到开启现代工业化大门的金钥匙,探寻“农业大市”振兴图强的成功路径。

  从“塞外粮仓”到“西部厨房”

  河套雪花粉、鲁花葵花油、多多美番茄汁、巴美法式羊排、得利斯火腿肠、鸣兴脱水菜……河套平原出产的“农”字号名优产品,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大中城市居民的厨房里和餐桌上,有的甚至“漂洋过海”走向国际大市场。这,主要得益于巴彦淖尔市始终坚持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从一家一户分散式生产到专业公司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单纯的卖原料到挂上“身份证”卖产品,昔日的“塞外粮仓”被赋予新的内涵,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味道”越来越浓,千里沃野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王素毅有一句更为形象的比喻,那就是——河套平原正在推进由“塞外粮仓”向“西部厨房”的新跨越。他说“农业资源只有进入工业链条才能在生产中实现增值。”
  截至2008年,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68 .6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并涌现出“河套”雪花粉、金川啤酒、维信羊绒、河套白酒4个全国驰名商标。

  农业大市的工业化路径

  在乌拉特后旗境内的阴山脚下,近年来崛起一座冶金工业城。莽莽山峦原有的沉寂被打破,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开发热潮。
  这里建起了全国单体最大的锌冶炼企业——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22万吨锌锭,副产40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
  正是依托矿产资源、水资源、风能资源组合条件,巴彦淖尔市开始“点石成金”“追风逐电”。通过采取“借船出海”策略,巴彦淖尔市成功引进了西部矿业、北方电力、中粮集团、山东鲁华、福建紫金等一大批“重量级”企业,建成锌冶炼、铜冶炼、铜矿石采选、热电联产、二甲醚等一批新的重点工业项目,逐步构建起横向多元、纵向延伸的新型工业体系。
  按照“业内一流、国内先进”的高标准,引进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打造大流通,巴彦淖尔市工业经济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巴彦淖尔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9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工业经济真正撑起了全市经济的脊梁。

  相关稿件
· 黑龙江敞开收购玉米大豆 2009-12-11
· [机构看市]玉米重心上移 2009-12-11
· 东北90万吨玉米快速入关 2009-11-10
· 黑龙江肇东3万亩玉米创单产新纪录 2009-10-21
· 北疆玉米喜获丰收 20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