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之风席卷中国
    2009-12-07    作者:本报记者 陈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股强劲的“低碳”之风开始席卷中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理念已经渗透到经济运行、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任务艰巨,但从国家领导人的表态到各地的实践探索,从公司企业的转型到社会个人的努力,中国正开始全方位地走上低碳发展之路。

  低碳革命:中国式节能减排之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明确提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尝试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途径,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 D P能耗已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降低13%,有望实现到2010年单位G D 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5年内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将达到15亿吨以上。
  仅2008年实施的“限塑令”一项,就相当于每年可节约石油240万至300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0万至900万吨。此外,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建成户用沼气池3050万户,年产沼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
  分析人士指出,低碳经济不仅涉及技术革命,还会影响和牵动经济社会变革,并且将是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内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迄今为止,中国出台了不少激励性财政政策,提高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节能环保汽车,鼓励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用价格和税收政策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到2020年我国节能减排的新目标,已经数易其稿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讨当中。同时,国家开始计划发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此前,广东已在国内率先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试点方案》。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出台相关政策,更重要的应该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资源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因为国内目前扭曲的能源价格十分不利于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后城市化时代的选择

  “中国各地政府、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并已转化为具体行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坤民说,他最近参加了4次低碳发展调研,先后考察了全国10省22个大中城市,充分感受到了各地对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
  目前,全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有消息称,湖北省将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以引领该省发展低碳经济。湖北将在武汉城市圈探索区域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发展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建立促进资源节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推动一批低碳经济示范工程建设。
  我国碳源大区内蒙古日前也宣布,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最终脱钩。内蒙古将发挥地区优势,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产业,在努力压缩碳源的同时大力扩充碳汇,在保证碳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净固碳,促进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最终脱钩。
  不仅如此,在制订城市发展规划中长期目标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兼顾规划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把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定位在低碳的目标之上,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地铁交通,实现碳排放量最低化。同时,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大力提倡节能建筑,减少碳的排放量。
  “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实质上就是包含‘低碳城市’的概念。除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寻找机会,建设‘低碳城市’的机会应当是中国的二、三级新兴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机会更多。”林伯强说。

  走向低碳:企业构建绿色竞争力

  企业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而低碳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低碳意识,在发展中依靠创新来实现绿色生产、低碳生产,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林伯强认为,随着国内节能减排压力的日益加大,企业在设备、人员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必然增加,但是低碳是未来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既然迟早都要面对,中国的企业就应该重视起来,早做准备。
  在“低碳”概念风起云涌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再将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单纯视为风险,只是被动地去满足政策法规要求,而是挖掘到了其中蕴含的经济收益,并且正通过应对气候变化赢取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专家提出,从产品概念诞生、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输、产品使用到产品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来削减废弃物,提高能源的生产力,以减少各个流程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经济或财务绩效,构建自身独特的竞争力。
  一些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近日宣布,到2010年底将实现燃煤机组全部脱硫,争取到2020年使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3%左右。目前,公司正在上海建设1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将在今年底投入运行,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相关稿件
· 佛山照明:掌握低碳发展方向 2009-12-04
· 低碳经济呼之欲出 2009-12-04
· 低碳经济催亮绿色照明板块 2009-12-04
· 全民低碳≠国家减排 2009-12-04
· 低碳经济急先锋 纸业股酝酿新机遇 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