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浙江经济新观察
    2009-12-02    作者:本报记者 郭献文 胡作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浙江简读

  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东海之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会杭州。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有3061个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人口约5056万。
  
  作为陆域面积排名全国倒数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总量排名第四的经济大省,并以其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特色入选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全球竞争力排名区域样本——浙江过去30年的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史上最为成功的模式之一。
  特别是在去年以来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浙江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并进而展现出特有的韧性、生命力和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新前景:在危机“倒逼”、政策调整和政府引导三重作用下,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单纯输出产品外贸模式开始向同时输出产业新模式转变,城乡一体化和公共资源均等化为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政府自身改革破浪深水区,发展路径选择愈加清晰……
  这一拥有史诗般意义的区域成长故事也在引发着人们追问:经过了30年快速发展之后,浙江经济将往何处去?未来浙江的发展模式将会呈现什么样的特征?随着沿海各个发达省市在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浙江还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靠自发的民营经济和铺天盖地的“浙江制造”包打天下?
  相关的问号同样出现在浙江省决策层的心里。早在2007年上半年本届浙江省委领导班子组建之初,便适时总结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创”总战略,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力争在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2008年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不久,浙江省委、省政府又及时制定出台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工作思路,就促进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展开新的探索。
  新突破与新探索,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对浙江作为中小企业大省的定位和提升方向的明确。“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的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特色所在,它们的数量超过百万,创造的GDP和出口、就业分别占到全省的80%、84%和90%。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抵御危机能力弱、波动性强、盈利能力不高等弊端也暴露无遗。
  浙江省的对策是,一手抓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转型提升,一手抓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大企业大项目。今年9月,浙江省政府公布了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名单,这是浙江首次排定“抓大”名单。获得授牌的企业涵盖了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电子信息行业、轻工食品行业等12个行业门类,万向集团、吉利集团、西子联合等浙江知名民营企业均位列其中。
  其次是浙江需构筑什么样的产业体系框架的问题。浙江传统块状经济的优势其实就是制造业的优势,转型升级也必须从发展先进制造业起步。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一是体现在轻纺、机械等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上面,二是体现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上面,浙江必须加快培育一批迎合世界技术革命浪潮的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支撑。所以浙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路子,需要努力推进工业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和外包服务等形态的现代服务业。目前,浙江各地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块状经济特色,纷纷出台了扶持政策和安排引导资金,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主体。
  第三,浙江寻求突破的新的空间在哪里。从2004年开始,浙江的土地资源已陷入高度紧张的地步。但是,浙江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景十分看好。今年5月,舟山市与浙江大学签署了共建“海上浙江”示范基地协议,就发展“海上浙江”的战略展开研究,其领域涵盖了船舶与港航工程、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新兴海洋产业培育、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浙江山区面积占全省的70%,山区的发展空间也不容忽视。浙江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山上浙江”的概念,要在“下海”的同时,“上山”寻求资源与空间。去年开始,浙江省还建立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推进设施农业和一些农业主导产业的布局优化、品质提升和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空间,农业现代化将直接促进物流配送、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最后,发展“大浙江”,需要有金融、环境、资源等各类要素“大配套”、“大保障”。2009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正式编制发布《浙江省债券市场发展规划(2008-2012)》,这是浙江第一个债券市场发展规划。此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已经发布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表示将推动组建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应该承认,浙江现有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状况仍未完全改观,要改变这种经济结构需要时间,但是,这个省也正努力让环保成为一种优化发展的动力,利用环保机制来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此外,浙江省已制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中,今后若干年要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怎么分阶段地做都很明确,一个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崭新形象呼之欲出。
  “浙江模式”在危机应对中不断走向理性、成熟,其意义不仅在于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最新成就之一。

  相关稿件
· 浙江经济指标回升背后:政策性因素居多 2009-05-21
· 保增长+促升级 浙江经济增长“双管齐下” 2008-12-09
· 浙江经济:走出“成长的烦恼” 2007-06-12
· 浙江经济首现理性回归迹象 2007-02-14
· 节能减排双下降 浙江经济首现理性回归迹象 200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