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须有前提条件
《2050年中国低碳发展之路》课题研究认为
    2009-09-23    作者:本报记者 徐培英 实习记者 韦夏怡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无论是参照美国模式,还是欧洲或日本模式,未来中国的物质财富积累和能源消耗都要在现有基础上成倍增长。实现低碳发展难度很大。

    ●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碳排放变化将经历三个历史性的阶段,分别是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期阶段(目前~2020年)、能源多元发展初具规模阶段(2021~2035年)以及二氧化碳减排关键阶段(2036~2050年)。

    ●如果国内国际各方面条件进展比较顺利,中国的低碳发展可能为温室气体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牵头,由10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的《2050年中国低碳发展之路》课题研究近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来自各部门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的支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经过艰苦的努力,有可能在世界上率先走出一条低碳发展之路。但一定要在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否则,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难度很大。

    发展依然是中国未来50年的第一要务

    与会专家提出,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沿着“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进,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不仅事关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趋势。但是,专家同时指出,实现低碳经济要有相当严格的条件,应分三个阶段走。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已经过上了高水平的生活,有技术,有资金,即使低排放,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达到,甚至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但我们不同,我们处在发展初期,养活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刚刚跨过中下收入水平国家门槛,人均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质量较差,距离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仍将是第一要务。既没有那么多资金,也没有那么高的科技水平。比如,美国人均拥有的汽车量是800辆/千人,一般发达国家是300辆/千人,而中国是33辆/千人。近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法,承诺到2020年比1990年降低4%的排放,而京都议定书时要求美国在2012年比1990年降7%,时隔十几年,美国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不但时间延长,而且目标更低。从人均排放看,中国已经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仅基础情景分析的情况下中国已经比日本低了10%,而日本近年的节能减排是世界上比较好的。低碳产业是转型的支柱,应该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发展依然是中国未来50年的第一要务。
    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表明,无论是参照美国模式,还是欧洲或日本模式,未来中国的物质财富积累和能源消耗都要在现有基础上成倍增长。即便充分考虑能效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仍将继续增长。
    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气候变化问题正从环境问题演变成一个涉及全球环境、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的复杂议题,并对未来世界的政治、外交、投资、金融、贸易、能源市场配置、能源技术开发、能源结构转型等产生影响,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挑战。寻找一条低碳发展道路,特别是探寻一条低碳能源发展之路,对中国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重要机遇。本世纪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谁能抢先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一定条件

    课题研究认为,中国走低碳能源发展道路,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要取决于一定的条件。
    (一)如果不采取特别强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中国要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50年能源需求总量和碳排放将成倍增长。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67亿吨,其中石油需求量将高达12.5亿吨,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122亿吨,其中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速2035年后将逐渐减缓,建筑物和交通部门将逐渐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电力需求总量、人均用电量以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明显上升。考虑到巨大的人口基数,虽然届时中国以比日本目前低20%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实现“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但如此高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将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能源市场、投资、乃至能源安全带来诸多的挑战。
    (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届时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将发生重大变化。在低碳情景中,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56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87亿吨。如果国内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规模和速度,且碳捕获和存储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同时国际社会积极协助中国减排,中国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有可能大规模下降。
    (三)选择合理的消费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发展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是中国实现低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要走上一条低碳能源发展道路,将取决于以下四方面的努力,一是引导合理的需求,抑制能源服务水平的急速扩张,推动形成节约型的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二是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选择节能型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三是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推进终端用能部门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四是建设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工业,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四)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根本保障。如果大力发展低碳、无碳能源,显著提高能效水平,化石燃料需求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达到峰值,之后碳排放进入缓慢增长期。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碳排放变化将经历三个历史性的阶段,分别是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期阶段(目前~2020年)、能源多元发展初具规模阶段(2021~2035年)以及二氧化碳减排关键阶段(2036~2050年)。其中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最为关键,这两个阶段将决定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能否得到优化、高度依赖煤炭的格局能否彻底改变,也决定了中国未来化石燃料需求能否达到峰值,实现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
    (五)能源供应走多元化道路是推动能源低碳发展的根本要求。对减缓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而言,大力发展燃料替代将是影响未来石油需求,特别是交通用油的重要因素。
    (六)取决于未来新一代能源技术研发状况及融资保证问题。情景分析的结果表明,如果未来中国在引导合理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供应体系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基础上,但要实现中国未来能源的低碳发展之路,中国必须在引导合理的消费模式方面、大力推进新能源技术开发以及建立完备的公共交通设施与基础设施等等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七)中国能否创造一条低碳发展道路尚面临诸多挑战和难度,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加大油气消费比重,增加核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可以降低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强度;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最终要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实现,而无论是在利用国际优质能源,还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时,包括开发国内水能资源时,中国要么面临着“中国能源威胁论”、“油价飙升的制造者”的指责,要么面临着“环境威胁论”的误解,甚至被妖魔化。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无疑需要国际社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解决好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是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而且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为全球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这本身就是双赢和多赢的选择。
    (八)要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的目标,发达国家必须承诺深度减排,并作出重大努力,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获得腾挪的时间和空间、积聚实力,为其2020年以后的全球减排做出积极贡献。中国的低碳能源发展道路也将在2020年以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贡献,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如果要实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半的宏伟设想(450ppm),能源系统必须尽早低碳化,并在技术上要求大量运用生物能源、碳存储、地质存储等零或负排放技术,到2050年发达国家必须要减排90%甚至更多,且各国基本没有增加排放的余地。研究还表明,若全球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遵循中国低碳情景的路径,就2000~2050年而言,全球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基本能实现500ppm的浓度目标。其中:中国致力于低碳发展对全球减排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国人均累积碳排放(1850~2050年),无论是节能情景、还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其指标远远低于所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强化低碳情景下只有美国指标的23%,日本的37%;体现在中国2035年基本达到工业化阶段后,低碳情景的国家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就开始出现拐点,并随后保持较快的持续下降趋势。当然,若届时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即使是强化低碳情景对全球减排作出重大贡献,但由于2050年人均碳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可能面临着进一步减排压力。

    延续西方发展模式中国低碳发展难度大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为全球脱贫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总体而言,仍然未摆脱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也稳定持续地增长。中国已经为未来发展制订了宏伟的目标,发展的愿望和需求相当迫切,如果延续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道路,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与温室气体排放仍将持续增长,未来经济、社会、能源、环境之间保持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一)中国依旧未摆脱高消耗、高碳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
    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仍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1978年中国仅消耗5.7亿吨标煤的能源,而到了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28.5亿吨标煤,特别是“十五”期间(2001-2005年),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短短五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增量超过了改革开放头二十年(1981-2000年)的总和。这种增长态势也使得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长。197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8亿吨,2007年迅速上升到60亿吨左右,1978-2007年期间,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年均增速达到5.2%。
    (二)中国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服务需求将成倍增长
    中国已经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了实现将中国建成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国的人均GDP应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2050年达到人均2.5万美元左右,城市化率从目前的45%上升到接近80%。目前,中国特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尚未彻底完成,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城市建设只完成了一半左右,为数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城市建设尚未大规模启动,需求增长空间很大。此外,建设现代化国家还意味着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等基础设施的成倍增长,道桥、港口、码头更多,工业品和消费品的生产规模更大、技术含量更高,各种服务更加便捷、完善。同时,人民的物质财富积累也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相应水平,例如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要至少超过30平方米,千人汽车保有量从目前的33辆达到300辆以上,户均彩电、电脑、空调数量达到当前水平的2倍甚至更高等等。与中等发达国家的最低物质标准相比,中国的差距还相当大,社会需求的成倍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三)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难度很大
    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也是衡量居民生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当人均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现代化水平时,其人均能源消费量至少要在4吨标准油以上(美国甚至高达8吨标准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9吨(美国人均高达19吨二氧化碳)。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发展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阶段,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都曾急剧增加。从中国既有实践看,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已超过4吨标准煤,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历史表明,一个国家要想完成工业化过程,人均积累二氧化碳排放基本都要超过200吨。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明显的刚性关系。此外,中国以煤为主,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实现低碳发展难度很大。今后随着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中国低碳发展需作出的努力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要在四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引导合理消费,抑制能源服务需求的急速扩张。二是优化供应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三是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终端用能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四是建设低碳的能源工业。
    (一)碳减排重点将从目前以工业部门为主,转向工业、建筑、交通并举
    目前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70%左右,是中国第一大能源消耗和排放大户。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的逐步完成,以及循环经济的加快推广,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未来可以做到“产值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增加”。同时,伴随着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多层次调整,以及工业部门内部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工业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减缓。与此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转向“住”、“行”阶段,商用/民用、交通部门的碳排放将快速增长,到2050年,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结构,将接近目前发达国家工业、建筑、交通各占1/3左右的水平。
    (二)加快技术替代和重大技术突破
    技术进步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度将长期维持在38%以上,其中2050年将达到50%左右,因此,推进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打造世界一流的耗能产业装备体系、世界领先的用能设备,对未来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几种不确定因素

    专家们同时指出,如果国内国际各方面条件进展比较顺利,中国的低碳发展可能为温室气体减排作出巨大贡献。但是,也有种种不确定性。第一,认识转变的不确定性。事实表明,改变人类自身的行为难度很大。联合国早在1992年的《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过改变消费形态的倡议,但至今仍没有成功经验可以推广。此外,靠需求拉动的市场经济与强调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如何协调一致,在经济学基本理论上尚未解决。第二,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的不确定性。低碳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国家能否在低碳科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何将低碳研发成果转化成成熟的产品,将直接决定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技术可行性。此外,发达国家能否将本国的先进低碳技术尽快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第三,低碳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资金是实现低碳发展的资金保证。中国实现低碳发展要每年增加1万亿人民币甚至更多的额外投资。如何筹措这笔资金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第四,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目前中国在利用国际优质能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水电、核电时经常遭遇误解,甚至被妖魔化。如果这方面因素不解决好,也将影响中国的低碳能源发展道路。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充分考虑就业

    在近日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和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中国和世界”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在对哥本哈根会议和碳减排发表观点的同时,一致肯定了中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但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专家看法各有不同。

    [相关资料]情景分析方法

    是指通过设计不同的发展目标,研究达到各目标的可行性和必要条件的一种方法。情景分析不是预测,它不是说明未来最可能发生的图景,而是重在探讨各种可能情景的变化空间大小,以及发生各种变化所对应的前提条件,使决策者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方向。

  相关稿件
· “低碳”经济需发达国家支持 2009-09-17
· 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的根基 2009-09-16
· 吴邦国:低碳经济等将成为中美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2009-09-10
· 低碳经济,如何走近百姓生活? 2009-09-09
· 我国低碳经济刚“起飞”若要“腾飞”须时日 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