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云南阳宗海砷污染程度如此之高,且是突发性均匀污染,如果附近企业没有发生重大事故的话,是不可能由人为原因所致。由于阳宗海独特的富砷地质环境,此次砷污染是地质环境变化所致的可能性更大。”针对目前社会广为关注的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一位资深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是国土资源部直属单位,承担全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及相关调查研究工作。这位资深专家介绍说,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地质环境变化尤其是地震,对水资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国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陕西、四川、云南等地不少地方的水资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震后一些原本合格矿泉水水源地的矿物质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的地方泉涌出现了流量突然加大或缩小的现象。有关地质部门从2006年开始就对云南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普查,结果发现阳宗海地区是富砷矿地区,煤层、地热水砷含量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不能排除地质因素对阳宗海砷污染造成直接影响。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5·12当天,阳宗海地区并没有发生有感地震,怎么会导致砷污染的问题时,这位专家表示,实际上“5·12”特大地震发生前后,阳宗海砷含量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湖水中砷含量的升高对地质环境变化的反映,有一个时间上的时滞过程。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3周之后,日本多个监测点水砷含量超异常地高。地震发生七个多月,关西地区一些河流砷含量仍然很高。
因此,从科学常识来说,目前无法排除地震对阳宗海砷污染的影响,他呼吁开展进一步的论证调查,真正找出污染的原因。要以阳宗海砷污染为契机,建立灾害应急研究机制,尽快开展与阳宗海砷污染有关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提供科学数据。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宝山曾参加由环保部召开的云南水体砷超标事件专题座谈会。在会议上,他表示云南水体砷超标的问题相当复杂,到现在为止,云南省环保部门作出的报告只能说是可能的结论,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并不是一个确凿的可以证明的结论。
“在阳宗海一案中,控方提交的相关数据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如果污染是企业造成的,那么检测结果应该是一个砷浓度缓慢上升的过程,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郑宝山说。
另外,郑宝山还对是否应该采取禁止养殖、灌溉等措施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砷超标的水体仅对人体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危害,而对灌溉、养殖等其它行为并没有任何影响,那么能否把阳宗海砷超标事件定性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就应该重新讨论。
他呼吁相关的环保部门要科学、慎重地处理这个污染事件,以给当地人民和企业一个科学、公正的说法。
阳宗海位于云南澄江阳宗区北部,是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之一。2008年6月,环保部门监测到阳宗海水体砷浓度突然大幅升高,酿成了震惊全国的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