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心布局经济发展方式“转轨”[图]
    2009-03-13    本报记者:李佳鹏 方烨 实习生:尹乃潇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两会报道特别策划:信心中国]

  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天鹅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老国企节能减排突破口,从细微技术环节中寻找节能减排切入点,在挑战国外技术和设备中开辟节能减排新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图为工人在保定天鹅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的质检车间工作。新华社资料照片
  “转轨”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中央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布局,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适时推动。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既是一个多年前已提出的课题,也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再次吹响了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号角。

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实践证明,粗放型经济增长不仅不符合世界经济增长的方向,也受到了资源稀缺的约束,在实践中难以为继。
  “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缪荣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高速度,而与之相伴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经济增长的质量较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甘肃省主委李国璋表示,近20年来大多数年份投资率在30%以上,2003年以来投资率高于40%,近几年更是保持在45%以上,最高达到52%;与此同时,物质消耗也很高。以2006年为例,当年我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约5.5%,但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5%,钢材消耗占世界的30%,铝消耗占世界的25%,水泥消耗占世界的54%。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白津夫指出,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在不断加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消耗的能源资源大量需要进口,但又缺少价格话语权。初步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增长了40多倍。从2004年至2008年外购铁矿石价格累计涨价268.3%。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中央全面部署经济发展转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我国目前以高投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难循环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增长转变到以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资源循环利用、不牺牲环境为特征的集约式增长的道路上来。围绕这一‘转轨’中央进行了全面、精心部署。”缪荣说。
  从2002年提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05年的“又快又好”;从2006年的“又好又快”再到2007年的“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且更加强调科学发展。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深化改革开放。”这既是中央对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也是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
  “经济发展思路之变的背后,是全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所进行的全面、实质性部署,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说,中央的部署从一系列数字指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效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8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42%和5.95%。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幅要达到20%左右。自2006年推行节能减排以来,我国年度单位GDP能耗降幅逐年加大,3年累计下降10.08%。从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看,2007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首次出现“双下降”。2008年两项指标继续双下降,且降幅比上年明显加大。
  雷明告诉记者,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新的机会。一方面,当前经济增长的回落,为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和有利的空间,一些原材料、能耗、污染排放“三高式”粗放经营的企业和产业,在金融危机危之际,会被自然淘汰;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增长的回落也给结构调整中,未来的节能降耗集约式经营的企业和产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和空间。

把改变企业行为作为重要着力点

  事实上,从2003年我国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至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在继续,但一些地方在关于发展方式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据白津夫总结,“误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一些地方在对发展的认识上,并没有真正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甚至片面地把“发展就是硬道理”理解成为“速度就是硬道理”,一味追求增长速度,“以GDP论政绩,以速度论高低”。“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在一些地区发展过程中,开始不顾客观实际地搞工业化竞赛”。
  其次,发展方式转变不能一蹴而就。白津夫说,我国已经形成的发展方式,基本上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依赖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结合起来,需要有一个整合过程,不可能瞬间实现。另外,我国区域发展差别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齐步走,如何既推动东部加快产业转移和发展方式转变,又促进中西部合理承接产业转移,而又不重复落后的发展方式,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对于金融危机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说,一方面,应该在强调“扩大内需,保增长”解决危机的同时,继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应优先发展既能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同时又具备节能环保品质的现代技术、产品和产业。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现有产业节能降耗技术、产品的更新改造,优先安排这些领域的投入和政策优惠,同时按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现有产业集聚,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缪荣认为,企业行为的改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他说,在全社会能源消耗中,工业企业能耗达到全社会的70%以上。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加工和有色金属五大行业能耗占全部工业能耗的70%左右。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企业在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主体作用。
  缪荣建议,为了进一步引导和调动企业节能降耗的积极性,政府应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实行税收优惠,深化能源价格改革,为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提供重要保障。

  相关稿件
· 中国亟须从三个方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9-03-04
· 张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8-03-24
· 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呈现新气象 2008-03-05
· 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7-12-07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寓意 200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