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令患者负担沉重已是一个“老话题”,因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关注度一直不减,“药价中的水分还有继续挤的空间”,已成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争夺市场,药品零售企业与医院展开了一系列“暗战”。虽然患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益处,但终非长久之计。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建言,应尽快实行“医药分家”,并采取治本措施,根治药价虚高“顽疾”。
药价偏高造成部分医院“跑方”严重
“现在我院每天都有‘跑方’患者,拿着医生处方自己去药店买药。对于这种做法,出于对减轻患者经济压力考虑医院也不追究。”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院长曹书杰说。 “跑方”最主要的原因是医院药价偏高。目前,我国医药费构成与其他国家大不一样,药费占一半以上,而其他国家一般是20%左右。虽然医院用药都是通过招标采购来的,但药品在医院流通的成本较高。按照规定,医院可在药品进价基础上最高上调15%价格。而为了与医院竞争,药店可以微利或者见利就走,所以同一种药在药店销售的价格,一般会比医院便宜。 曹书杰代表认为,医院经费不足是产生“靠药养医”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医院的经费来源中,政府投入只有10%左右,其余经费都是医院自己筹措。在这90%自筹经费中,40%以上是靠药品销售实现的。等级越低的医院,药品销售占经费额度的比例越高,如果不讲经济效益,医院就存活不了。 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也看中了医院的这一利益点,对部分医院进行“独家销售”,实现药品获利最大化。“有些品种的药厂专门对医院销售,不对零售药商,尤其是新药,主要是为了在价格上保持一种优势。”一位医药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对此深有感触。
拿到医院药品名录是药店的首要任务
一家全国连锁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平价药店的出现以其较低药价受到老百姓欢迎,但却常常遭遇来自医院的“封锁”。 据了解,由于许多医院严禁药品销售商向零售药店提供本院药品名录上列出的药品,患者即使拿着医生开出的处方,在零售药店也无法买到相应药品,只能到医院以较高的价格买药。如果哪家销售商违规,下次就成了医院“封杀”的对象。 在强弱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一些零售药店不得不另辟蹊径。“我们现在要求各地分公司第一任务就是搞到当地医院的药品名录,不管用什么手段。”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拿到当地医院的药品名录后,连锁药店就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调配采购力量来“搞”到被本地医院封锁的药品。“你封锁当地市场,我就到外地市场去采购,你一家医院的能量虽大,总不能封锁全国市场吧。这样一来无形中还是增加了零售药店的进货成本。”这位负责人无奈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认为,造成零售药店与医院之间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还是医药没有分开,“以药养医”的局面没有改变。“医、药之间的利益链条一天不斩断,药价虚高的现象就一天不会根除。”
根治药价虚高顽疾 建议实行药品专卖
药企与医院的“博弈”让患者得到了一定实惠,但根治药价虚高“顽疾”还需政府从监管和政策层面多加考虑。 曹书杰代表建议,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给百姓提供了一种“有效不贵”的选择。但这还不够,因为药品选择空间较大,药厂、经销商还有空子可钻。建议实行药品专卖,对药品生产、流通、经销、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这既可保证药品质量、渠道的可靠,更重要的是控制药品价格。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认为,要改变药价虚高的现象,公立医院的改革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地方已开始改革试点,如广东的深圳、韶关和湛江市开始取消公立医院15%的药价加成做法。但是要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仍然面临巨大的现实障碍和阻力,其实际进程也可能远比想象中的缓慢。 秦希燕说,结合新医改方案其他各项改革内容,国家应重点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医药分离,使医生利益与药品销量脱钩,从而降低药价。积极开拓药品集中采购、零差价销售等试点。价格部门也要对部分药品价格进行调整,改变高低不均导致的医疗价格体系扭曲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