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我国大部地区缘何遭遇持续旱情?
    2009-01-21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普遍偏少五成以上,局部地区偏少八成以上,前期旱情严重的华北、黄淮及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未得到有效缓解,仍维持较重干旱。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十天,持续干旱少雨雪的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陕西、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仍没有明显降水,气象干旱区旱情将进一步发展,江南南部、华南东部依然具有较高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三大城市降水创历史同期最少纪录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2008年10月23日以来,华北中南部和黄淮北部鲜有雨雪,少雨雪最突出的太原、北京、石家庄三个城市累积降水量均不足1毫米,分别创下三市同期降水最少的历史纪录。
  其中,北京市自2008年11月以来,降水量仅0.1毫米(出现在12月21日),较常年同期(11.0毫米)显著偏少,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小值。
  同时,太原和石家庄分别在去年11月12日、24日、今年1月3日以及去年11月24日、12月10日有过少量降水,均创历史同期纪录。
  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宗志平解释说,导致我国大部地区入冬以来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充足的水汽。我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而今冬的大气环流有些异常,造成了孟加拉湾水汽很难输送到我国大陆;二是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路径偏东偏北。除东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地区易受西北气流控制,造成了大陆盛行西北干冷气流,湿度条件较差,不易形成降水。

  河南和安徽农业旱情严重

  监测显示,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七成以上,土壤失墒加快,旱情发展迅速,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其中冬小麦受旱影响最为严重,目前干旱已成为河南、安徽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宗志平介绍说,入冬以来,河南全省及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的降水量不足20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低值,是2000年以来同期降水量的最少值;加之秋末冬初的气温持续偏高,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快,导致两省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
  1月18日的全国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显示: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安徽淮北等地部分冬麦区发生轻度干旱,河南局地为中旱。
  干旱对冬小麦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据中国气象局专家赴河南、安徽等省调研结果,安徽全省小麦受旱面积2019.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7%,严重受旱面积达到955.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7%;河南北部的洛阳和开封等地受旱较为严重,部分地块叶片枯黄,但总体苗情尚可。

  下旬两次降水依然难解旱情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1月下旬,全国将有两次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西部降水量一般有5至20毫米,东北地区东部、山东半岛北部有5至15毫米降雪。
  “但是,持续干旱少雨雪的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陕西等地仍没有明显降水,干旱区旱情将进一步发展。”宗志平说,“其中,20日至22日出现的较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将为黄淮南部、江淮等旱区带来小到中雨或雨夹雪,但仍不足以解除旱情。”

  相关稿件
· 山西有近70%的县(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2008-08-04
· 湖南遭遇旱情 32万人受灾 2008-07-23
· 河北:再遇严重春旱 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旱情 2008-03-07
· 湖南省:旱情造成煤电油供应吃紧[图] 2007-12-18
·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全国22个省份出现旱情 200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