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赋予珠三角新的战略定位
    2009-01-16    本报记者:王攀    来源:经济参考报

  珠三角地区聚集着数以十万计的外向型企业,众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新华社记者:壮锦 摄

  纲举目张——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在广东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简称《纲要》),赋予珠三角新的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在金融危机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带来严重影响的当前,这份纲要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从珠三角未来长远走势看,这份纲要又意味着什么?同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长三角等地相比,纲要的总体定位最终将给珠三角地区带来哪些积极深远影响?

  珠三角改革发展再进“国家视野”

  记者走访的观察人士普遍认为,《纲要》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事业纳入了国家整体战略的范畴。这是改革开放30年之际,珠三角和广东迎来的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性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到本世纪初期,其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源自广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总财政收入的1/7、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9。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先锋和试验者,30年前是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总体指导下,主要利用中央政府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利用“三来一补”产业政策和毗邻港澳这一特殊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发展的。
  有关专家指出,对比30年前,当前珠三角已经进入了截然不同的改革发展阶段。首先,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进入转型期,一是产业模式面临迫切的转型升级需要,长期形成的外向型产业为主体、港台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主体、“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体的产业布局和运行模式,已经被事实证明边际效应进入持续下滑阶段;二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正如《纲要》本身所指出的,“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发展总体思路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当前,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金融运营手段和经济管理体制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是从这两方面出发,有关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而言,实现中央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扶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中大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经济学会会长王珺说,珠三角的成长和成功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样珠三角面临的发展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纲要》的出台,不仅是中央对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提出的新要求,也可以视为中央对我国改革发展在新起点上的新部署。

  “重要国际门户”地位进一步凸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日前在介绍《纲要》时指出,规划纲要从全球视角、从国家实际情况出发,给了珠三角新的、五大方面的战略定位。
  有关专家指出,从产业层面出发,“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表明,在我国扩大开放的格局中,一头面向欧美、港澳、东盟,一头辐射大珠、泛珠、全国,珠三角联系内外的“重要国际门户”的地位未来将进一步凸显。
  王珺指出,就扩大开放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国际市场分工体系之中,尽管现阶段的珠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条分工的低端环节,但作为国际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它的任何一项结构调整与变动都会牵动整个国际分工链条的重新配置与调整。《纲要》正是立足于此,明确珠三角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这些目标的实现将对全球产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值得企业和产业界关注。
  有关专家也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将珠三角建设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刘德学教授说,以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加工贸易产业而言,近年来,广东地区加工贸易不断升级的趋势比较明显,正在从简单的组装进入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

  三大经济圈将各具特色

  回顾京津冀、长三角区域规划,以及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有关专家指出,加上最新出台的珠三角区域规划,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区域经济全面推进的时期。 
  统计显示,2007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合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654.9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9.1%。那么,在珠三角区域规划出台后,这三者将会在未来中国发展中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有学者表示,从国外大城市圈的比照中反观中国城市一体化路径,目前,国内三大城市圈各有特色:京津冀主要有技术优势,长江三角洲有区位优势,而珠江三角洲制度创新有长处。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表示,同国务院制订的关于长三角地区的促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相比,珠三角地区的规划相对很具体,很明确,内容更丰富。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汪玉凯教授认为,按照《纲要》规划,珠三角被赋予的五个“国家级”定位中,“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和“深化改革先行区”摆在突出位置,表明中央把珠三角的规划纳入国家战略范畴,并不单纯是从经济发展出发,更重要的是担负社会管理和行政体制改革“先头部队”的任务。
  《纲要》要求,珠三角发展有三个努力方向: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向依靠技术和资本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从过分依赖外需的外向型经济体系转为内外需并重、全面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从经济发展单兵突进、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跛脚式发展,转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政治建设齐头并进的全面协调发展模式。结合这个要求,针对当前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广东外向型经济今年一季度及上半年有可能遭遇负增长危机的可能,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应当是大力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文章]珠三角地区未来将实现“绿色发展”

  珠三角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珠三角今后将实行更严格的区域土地供应政策、土地使用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积极推进工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探索建立土地收益调节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建设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区。

  相关稿件
· 区域一体化不是珠三角改革发展的关键 2009-01-13
· 升级珠三角地区 再书写中国传奇 2009-01-12
· 珠三角台资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2009-01-12
· 珠三角地区“士兵突击”:三大方向受关注 2009-01-09
· 长三角、珠三角,不走同质发展路 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