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南方市场大米价格走低影响,我国粳稻主产区黑龙江出现了稻谷价高、大米价低的“稻强米弱”格局。记者近日在黑龙江部分水稻产区调查发现,“稻强米弱”导致一些大米加工企业限产、停产,不敢收储水稻,水稻收购市场较往年明显低迷,农民水稻后期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多元主体收购量减少
记者在黑龙江省部分水稻主产区调查发现,国家在东北地区启动临时存储稻谷收购后,黑龙江水稻价格由开秤初期的每斤0.86元左右上涨到了0.92元左右。但除执行中央储备收购的粮库外,稻谷市场其它多元收购主体大多谨慎观望,一些企业甚至限产、停产,稻谷收购量不大。 庆安县粮食局计划股股长孙寿文说,虽然农民积极交售中央储备粮,但从庆安县水稻总体销售情况看,与往年同期相比水稻销售量略少,销售进度也相对较慢。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海粮库承担的第一批国储水稻收购任务为1.5万吨,粮库主任战军告诉记者,今年东海粮库周边4个乡镇水稻商品粮接近5万吨,从当前的收购情况来看,水稻的收购进度较往年缓慢,海伦市80%左右的民营稻米加工厂也已停产。从水稻外运量来看,9月末到10月中旬,每天都有6至10个火车皮从海伦市向外运大米,平均每天的运量在300至600吨左右,但目前几乎没有火车往外运水稻。 黑龙江省桦川付士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告诉记者,由于销区大米价格低,产区稻谷价格高,现在桦川县80%以上的中小稻谷加工厂处于停产状态。由于无法判断后期稻谷市场的价格走向,付士米业现在按照每斤0.92元以上的价格收购水稻算是“赌一把”,一旦后期水稻价格下跌,企业就会亏损,因此当前企业在收购水稻时也比较谨慎。
“稻强米弱”
黑龙江省粮食局农村处处长吕朝文认为,今年黑龙江省粮食外运能力充足,铁路车皮随叫随到,这造成前期黑龙江省稻谷外运能力大幅增加,今年10月,黑龙江省稻谷外运量44.3万吨,比往年增加33.1万吨。再加上国家未出台中央储备政策前,黑龙江稻谷外销价格较低,造成南方稻谷小区市场阶段性过剩。中央储备政策出台后,产区稻谷价格上涨,而销区大米价格低迷,因此出现了“稻强米弱”格局。 记者从哈尔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了解到,近期南方主产区新粳稻上市量不断扩大,粳米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导致销售面临压力,部分地区、部分粳米品种价格依然持续走低。 黑龙江省一些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斤黑龙江大米运到广东东莞的成本约1.55元,而东莞市场的大米销售价格也是1.55元,大米加工商和贸易商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国家在黑龙江启动国储水稻收购后,黑龙江水稻价格平均每斤上涨4分钱,按照稻谷运输补贴政策,从黑龙江省外运稻谷省间运输为铁路直达的,每斤补贴0.06元,省间运输为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或公路直达运输距离超过500公里(含500公里)的,每斤补贴0.14元。对于部分不能铁水联运的大米销区来说,很难消化掉稻谷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这造成黑龙江省一些稻谷企业销售市场急剧萎缩。 黑龙江省庆安鑫利达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立伟告诉记者,当前企业收购水稻为0.95元/斤,再加上加工成本,每斤大米的成本接近1.35元,而企业销售大米的价格也只有1.35元,算下来只是微利甚至不盈利,因此不得不限产。
引发“双忧虑”
专家认为,虽然生产资料及人工价格上涨导致稻谷生产成本增加,但今年我国稻谷产量略有增加,口粮需求有所下降,供求关系比较宽松,稻谷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本条件。当前大米市场需求平稳,季节性消费旺季尚未形成,加上市场上粳米价格出现弱市行情,抑制了产区多元粮食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大米市场价格将依然显示较弱行情,国内粳稻市场收购虽将有所好转,但收购价格不会有较大变化。 吕朝文说,产区“稻强米弱”的市场形势,使稻农和稻谷加工企业出现了“双忧虑”现象。一方面元旦、春节临近,农民急于卖粮,销售意愿增强,但由于国储收购量有限,农民担心后期稻谷价格下跌,抢着卖粮,中央储备粮定点收购企业普遍出现了农民排队卖粮现象,由于排队人数过多,一些农民当天甚至卖不上粮。另一方面,市场多元收购主体普遍担心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结束后,市场粮价会下滑,经营风险大,不敢入市收购。 黑龙江水稻产区基层干部认为,虽然国家收购政策对拉动水稻市场价格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当前市场情况和产区农民余粮数量看,国家下达给黑龙江省的政策性粮食收购指标占商品量的比例过小,满足不了农民余粮销售需要。国家应根据粮区农民实际余粮数量增加政策性粮食收购指标,让农民心中有底,避免农民担心“后卖粮吃亏”而集中收粮,引发交售矛盾。国家还应发出更明确的政策信号,让粮区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稻谷。此外,还可以采取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等综合调控措施,拉动稻谷市场价格,扩大市场收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