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1-19 本报记者:周之江 施雨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你们这次招几个工?工资外能不能包食宿?”在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的招工展位前,34岁的宋小山仔细询问招聘工作人员。近段时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沿海发达地区部分企业出现关停破产、开工不足等现象,一些农民工提前集中返乡。18日,贵阳市首场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在清镇市举行,“帮扶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百日活动”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一大清早,刚从广东东莞返乡的宋小山就来到招聘会现场。9点多钟,会场所在的贵阳市清镇市同乐路上,121家用工单位展位把近300米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每个展位前都围满前来咨询的农民工。 “一家七八百号人的电子厂,原来效益一直不错,我一个月拿1400块钱工资,还包吃住。”谈起以前的厂子,宋小山很纳闷,“现在厂子说没就没了。到最后两个月,每个人只能拿到200到300块钱,眼看着已经不行了。”宋小山一家4口,老母亲得了糖尿病,孩子只有4岁。妻子做点小生意,一天赚二三十元钱,没法再支撑下去。 50多岁的高修并没有急于填写个人资料,而是走过每一个展位,仔细地比较着各家招工单位的条件。他今天来招聘会,不仅是要给自己找份稳定的工作,还要帮21岁的大儿子和17岁的小儿子物色合适的活儿。谈起现在还在浙江打工的大儿子,老高非常担忧,“前天打电话回来说厂子很困难,让他回来又担心找不到工作,今天也可以顺便帮他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清镇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良燕告诉记者,此次招聘会共有121家用工单位进入会场,提供了食品加工、医药、餐饮服务、家政等工种在内的4461个岗位。截至18日14时,已有6000余名农民工进场咨询,1792人与用工单位当场达成用工协议。 贵阳市委副书记李涛说,农民工在外遇到困难,回到家乡,“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 上午11时许,宋小山在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指导下,填写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多走几家,比较比较,最好每月有千把块钱工资,把这段困难时期熬过去,再做打算。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