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企业:“都是1块钱要做10块钱的事”?
    2008-11-11    本报记者:邢梅 刘文杰 冯源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浙江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放大了目前出口下降对整个经济面的影响。全国纺织服装等10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产值比重2001年合计是22.6%,2007年下降到18.3%。而浙江同比分别是35.3%和28.2%,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今年1至8月,这些行业对于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份额只有19.3个百分点,比正常状况至少偏低10个百分点。

企业间互相担保引发一连串倒闭

  近几年,企业经营多元化成了最时髦的词汇。房地产开发高峰时,各类企业一哄而上,到处跑马圈地;证券市场火爆时,不少企业收购证券公司、炒股票、做期货。浙江几个较大企业的倒闭如江龙控制集团公司等都是由于盲目扩张而走向毁灭之路的。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认为,江龙这样的企业本身的管理和经营思路就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盲目扩张和多元化经营,把摊子铺得过大,抗风险能力非常弱。特别是投资了一些房地产项目,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自然就轰然倒塌。而且企业间互相担保,会引发一连串的倒闭。记者了解到,江龙在破产前曾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汇报,提到“按照政府做大做强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扩张”,这也提醒地方政府要慎言“做大做强”,不能轻率鼓励企业扩张。
  台州市玉环县除了苏泊尔和中捷控股两家企业外,产值上亿的企业不到30家,其余2000多家都是中小型企业。中捷环洲钢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曾水平告诉记者,这些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都是靠原始积累,负债率不高,由于资不抵债而倒闭的企业并不多。“倒闭的企业都是1块钱要做10块钱的事造成的”,曾水平说:“没有钱就不要盲目做大事。”
  不少企业老板对记者抱怨,银行在企业经营状况好的时候就锦上添花,争着给企业贷款,助长了企业的扩张冲动。往往是母公司贷款,在集团公司底下又成立若干子公司,分别投资房地产、矿产资源等项目,一旦经营有困难,银行又急着抽走资金,企业为了应急,往往借助高利息的民间资本来还银行的贷款,指望能很快拿到银行新的贷款。但是一些信贷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未履行之前的承诺,而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再贷,结果不但这家企业倒闭,还将担保企业也一个接一个地牵连进去。
  温岭中马集团因与由其提供担保的隆标集团子公司的债务纠葛,于今年7月遭华夏银行宁波分行起诉,继而遭受隆标公司债权行的全面封账。中马集团总资产约10亿元,列温岭去年10强企业第四位,今年以来经营状况一直较好,目前却因封账致使资金难以周转,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企业指责银行见死不救,釜底抽薪,甚至有人认为是银行逼死了企业。记者在宁波采访了一位从业十年的银行业人士。他对记者说,银行作为企业,也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几乎大大小小的银行都进驻宁波了,能贷的谁不想贷?不能贷的肯定是不行的企业,我们也要为储户负责”。他说,“很多企业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没有经历过1997年的金融风暴,好日子过惯了”。一些信贷员在企业经营状况尚好的时候纵容企业借钱,而企业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借钱的时候不给自己留余地。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认为,企业资金困难是正常的,企业家要知道,你向人家拿钱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曾水平也经常告诫身边的朋友,“不能产生效益的钱千万不要乱借!”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银行如果不能贷款给企业或者进行资金压缩,要做到预先告知,让企业早做准备。

“估计年底会有20%的鞋厂倒闭”

  卓勇良在浙江省内调研时发现,今年浙江的一些以内销为主的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表现反而不错,日子不好过的主要是长期以外销为主的地区。
  温州富罗迷鞋业董事长滕兴彪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的影响逐渐显现,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代表的温州鞋业整体情况都比较困难。“化工原料涨得最快,制鞋用的胶水和聚氨酯都涨了一倍。”
  张汉东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今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实际上,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企业都不愁没有订单,只是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上涨以及汇率变动风险加大企业不敢接单。9月份以后,虽然原料价格下降了,但是订单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减少了。台州玉环县被称为“中国汽摩配之乡”,今年9月后这里的汽车球笼订单就减少了一半。
  这对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加上汇率和劳动力成本等综合因素,成本上升了30%,而美国的订单减少了40%,欧洲也减少了至少20%。”滕兴彪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1000人的工厂一个月生产24万双鞋子,一双鞋赔一到两元,一个月也只不过赔40万左右。但是按月平均工资1500元计算,一个月的人工成本就要150万元。如果要留住熟练工人,维持工厂继续运转,就是赔钱也要做。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相互杀价,实力差的就会死掉。“由于利润太低,很多企业赔钱,周边的鞋厂停工、半停工的有30%到40%,估计年底会有20%的鞋厂倒闭。”滕兴彪说。
  周德文说,温州几十年来靠低成本、低价格的增长方式一直没有变。不靠质的提升,只靠量的扩张,一旦遇到外部环境变化就会出现问题。
  台州易宏实业是一家专业水泵制造商,是国内最大的汽车水泵制造商,产品90%销往国外。总经理陈秀平告诉记者,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合同一般约定汇率变动上下三个点内不影响价格,超过这个幅度就要谈判,而今年对欧元的汇率一个月就差18%,这些都要企业来买单。
  在去年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先后6次加息、1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国内银行资金流动性大减。在以往银行资金宽裕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信用贷款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即使一些中小企业拿了房产证、土地证去申请抵押贷款,也被银行拒之门外。温州民间金融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陈秀平说,浙江的民间借贷能力和意愿都比较强,如果没有民间融资,倒闭的企业会更多。但借贷的利率都比较高,可能会加剧企业的困境,甚至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同质产品过于集中产生挤压效应

  在浙江,各地都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链。义乌的小商品、台州的汽摩配、宁波的服装、温州的制鞋制革等,什么东西赚钱就生产什么,这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但是,一个地区同质产品过于集中,就会产生挤压效应,一哄而上的结果是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无序,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开鞋厂相对比较容易,要求的资金不多,但是活下来比以前要难了。”滕兴彪告诉记者,当年他投资88万元开了这家鞋厂,现在这些钱只够买厂房和设备,一旦工资跟不上,工厂就要关闭。他认为政府要通过工商、消防、投资评估等提高企业进入门槛,否则很多没有实力的企业一旦进入,企业没有退路。
  “不能再做赚不到钱的鞋了。”滕兴彪建议政府将各行业国内外产销数据统计后及时向企业发布,以指导投资行为。“这件事我们自己是无法做到的。”
  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过去一提起某地可列举一二个具有优势的产业,现在一个地方什么产业都有,什么产品都有,但都是传统产业、低端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几个。
  卓勇良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浙江现代行业比重较少,如当前增长势头较好的通信及电子设备行业,2007年仅占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全国这一行业的比重为9.7%,上海为22.3%,江苏为15.4%。再加上浙江的奇美、波导等企业出现问题,浙江通信及电子行业今年1至8月对于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仅为1.4%。一些高增长的现代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对浙江工业增长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相关报道] “城里人”镇定自如 “城外人”惊恐万状

    浙江民营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企业主纷纷逃跑、自杀。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各路信息传播的热点。为此,本报记者深入浙江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调查采访,以求事实真相。

    [相关报道] 专家建议:温州6000亿元民间资本应当合法化

    从出口退税率上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到降息,近一个月,利好消息不断。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分析认为,国家政策的调整不但有利于增强企业信心,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但是,企业仍需要一些政策优惠予以支持。

  相关稿件
· 刘焕泉:广东没有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 2008-11-10
· 谨防企业倒闭欠薪逃匿蔓延的倾向 2008-10-20
· 合俊倒闭 中国制造企业亟待救援 2008-10-17
· “合俊”倒闭无关金融危机 2008-10-17
· 陈敏尔澄清“浙江中小企业成批倒闭”传闻 20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