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煤集团开发建设50周年:托起北国的太阳
写在黑龙江省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50周年之际
    2008-09-09    作者:王建英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七煤集团总部大楼

  1958年,黑龙江七台河矿务局拉开了矿区开发建设的序幕,1998年2月原七台河矿务局改制为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七煤集团)。50年来,他们从年产几万吨的小井群,逐渐发展到拥有12个现代化生产煤矿和6座现代化洗煤厂,年原煤生产能力和洗选加工能力1250万吨,职工7.6万人,固定资产净值41亿元,124公里完整的矿区电气化自营铁路运输系统和装机容量6.1万千瓦矸石热电厂的一个集煤炭、电力、机械制造、医疗等于一体的大型煤炭企业。
  50年来,七煤集团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几代矿工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始终秉承“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迎着各种艰难险阻,创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为国家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艰苦创业:从小煤窑登上千万吨

  七煤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文波(右一)和七煤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洪木(左一)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龙煤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侯仁(右一)在七煤集团井下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龙煤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孙永奎(左一)参观七煤集团井下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七煤集团引进大型机械化采煤设备后,安全管理焕然一新。

  七台河矿区地处长白山麓完达山脚下,东面与兴凯湖隔山相望,南连著名的境泊瀑布,地处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等城市的环抱之中。她是全国煤层最薄的矿区之一,更是我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加工基地和三大稀有保护性开采煤田之一。
  1958年7月,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铿锵步伐,黑龙江省燃料工业厅决定,由鹤岗矿务局开发勃利煤田。9月15日,鹤岗矿务局勃利煤矿筹备处成立。1958年9月22日,筹备处党委副书记张玉新率领杨安华、王维国、王恩才、张振清四名工程技术人员,率先踏上七台河这块土地。
  面对荒山野岭,第一批47名创业者自己动手,开荒破岭,就地取材,砌起了一个个地窨子,搭建起临时的宿舍和办公室,在农业社一个废弃的马棚里,建起了临时食堂。他们一边勘查资源,一边组建队伍,从此拉开了七台河矿区感天动地的开发序幕。
  建井和采煤靠镐刨人背,油灯照明,创业者用这种最原始的开采方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挖出310处小斜井,生产16.9万吨煤炭。在经历了鹤岗矿务局勃利煤矿筹备处、勃利煤矿筹备处、勃利矿务局三次名称变更后,到1965年5月,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七台河矿务局。
  最初创业的8年,七台河矿区共完成国家投资5581.5万元,在小井群的基础上新建和改建成12对正规的片盘斜井,矿井总设计能力达到138万吨。共生产煤炭393.8万吨,期末年产量接近百万吨水平。
  到1976年,七台河矿务局原煤产量突破208万吨,1978年,提高到260万吨,实现建矿以来第一次突破矿井设计能力,第一次扭转了18年来的亏损局面,实现盈利4万元。
  1988年7月,全国煤炭工业薄煤层现场会在七台河矿务局召开,这是国家和煤炭行业对七煤人几十年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创出全国薄煤层最高工效和在小井群上建成我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给予的最高褒奖。
  1989年,七台河矿务局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在盛大的庆典仪式上,局党委、矿务局庄严发出向千万吨特大型煤炭企业进军的号召。1991年12月16日16时,全局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第一个千万吨薄煤层矿务局在平均煤层厚度只有0.86米的勃利煤田上宣告诞生。
  由于七煤人在薄煤层全员效率、采煤机械化水平、经济效益、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等方面名列前茅,成效显著;这一年,七台河矿务局跻身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159位。

勇挑重担:面向市场率先扭亏

七煤集团现代化的采煤设备。

  七煤集团的原煤经过洗煤厂浮选后备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青睐。

  从1992年开始,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步入低谷,七台河矿务局的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能够按月开工资,已是广大职工最大的期盼和奢望。1992年8月,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矿务局不得不做出精煤降价、限产压库、减面减人的决策。
  面对煤炭供大于求、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严峻形势,七煤人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坚持打精煤牌、走特色路,叫响“人倒我不倒,人好我先好”的勇为人先的精神,实施“聚宝盆效益攻关”战略,推行成本倒算战略,精煤战略,集中销售战略,辅助单位推船下海等一系列措施,攻坚克难,解困突围。七煤人模拟长征渡难关,苦练内功图发展,推动企业在困境中前行,向困难的极限挑战,稳住了生产规模,维护了矿区的稳定。与此同时,七煤人加速发展非煤产业,年发电2亿度的矸石热电厂于1993年并网发电,17公里富龙电气化铁路于1993年建成通车,并且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对煤炭企业的扶持政策,在兴凯湖、扶远等地开发建成10.92万亩农业基地,多种经营资产总额达到1.9亿元。
  1998年2月,七台河矿务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在国有煤炭企业改革、改制征程中,率先在全煤、全省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改制为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下半年,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发生变化,公司采取小井煤集中收购等措施,使全年煤炭产量实现1320万吨,在困境中苦斗的七煤人迎来了企业解困的曙光。
  2004年,煤炭产量达到1450万吨,精煤产量达到46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职工人均年收入11500元,同比增加2460元,增幅为27.21%。2004年补还历史陈欠5807万元,做到职工工资、医药费、电费、铁路运费四不欠。
  新机制、新体制,更使七煤集团自身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聚合力。坚持20年如一日的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在2003年提升到“一化变十化”、“精品加艺术”的新高度,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瞩目的亮点。2003年10月,全国煤炭行业在七煤集团召开了煤矿安全质量准化现场会。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全国重点煤炭企业领导的高度评价。
  2003年,七煤集团率先在全省煤炭行业扭亏增盈。他们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中宣部领导高度重视,2004年6月,中宣部和中组部组织24家新闻单位的47名记者对七煤集团进行集中采访,“七一”前后,全国各大主流媒体连续报道了七煤集团的先进事迹,七煤集团的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的党建工作经验从此叫响全国。
  50年来,七煤集团在企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能够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企业才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进步。50年来,已累计生产原煤2.8亿吨,实现利税48.92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精谋勇断:踏上强企之路

  50年来,七煤人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提出了“五年分作两步走,三年调整打基础、两年提速快发展”的战略步骤。不断加快调整改造步伐,努力增强长远发展后劲,再次把企业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新班子新思路。七煤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五个转变。即转变发展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好当前与长远、规模与效益、改革发展与稳定等方面的关系。在发展定位上,由“追求产量规模最大化”向“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追求持续健康发展”转变;在发展路径上,由“以煤为主”向“以煤为本、多业并举、综合发展”转变,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转变生产方式:坚持科学发展,遵循客观规律,着力在推进高产高效建设、加快生产接续准备、改进落后装备与工艺上下工夫,推动煤炭生产由“采掘面多、设备多、人员多”的外延扩张生产方式向“采区布局合理、生产工艺先进、装备精良适用、队伍精干高效”的内涵发展生产方式转变。
  转变安全生产观念:坚持安全发展观,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坚持装备、管理、培训并重,着力在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工夫,推动安全管理由“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向“以人为本、综合治理”转变,坚决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
  转变管理机制:把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着力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强化经营考评、促进管理升级、深化节支降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下工夫,推动企业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信息化、科学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变。
  转变投入取向: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促进发展的前提,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投入回报,把投入的重点放在保证安全、加强装备、提高和解放生产能力、造福员工上,促进资金投入经营取向由“重投资规模、重眼前利益”向“重投资效益、重长远发展、重职工福利待遇提高”上转变。

务实创新:科学发展建和谐

  七煤集团紧紧围绕实现高效发展的目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进采煤工作面支护钢铁化改造,大井全部实现单体支护,推进掘进工艺改革,“三小”技术普及率达到78.5%。积极探索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在倾角45度以上煤层成功应用了走向长壁后退开采工艺,为淘汰仓储、条带开采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积极推进安全高效区队建设,完善“单产单进、安全高效采掘队及生产准备奖罚办法”,在采场配置、技术装备、政策激励、队伍保证方面向重点队倾斜,鼓励重点队创水平,今年上半年有187个队已达到安全高效采掘队标准。
  狠抓质量达标和隐患排查整改,把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深入开展达标检查“评级挂牌”活动,持续推进采掘工作面动态质量达标,大井248个采掘工作面,有205个达到一级标准,达标率82.7%。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到现场和班组,充分发挥班段长和安检员、瓦检员的现场把关作用,严格执行干部下井带班、入井写实和夜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上半年工伤事故率同比下降11.88%。
  积极推行安全量化管理,安全责任进一步细化。深入学习山东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完善干部安全风险抵押、班长安全生产奖励和职工安全年金政策,量化管理人员的安全包保责任和操作人员的岗位操作责任,今年上半年兑现各类安全奖励4392万元,严肃责任追究,追查安全事故、重大未遂事故7起,推行安监队伍廉政承诺制,专职安检员由647人增加到925人,安监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强化成本管理,节支降耗效果显著。坚持供管结合,积极构建“大物流”体系,加强物资招标采购,抑制物资涨价;全面推行代储代销,扩大集中配送范围,加强材料跟踪核销,加强设备调剂和修理,加大躲峰调负和用电考核力度,严格控制电力消耗,压缩非生产性支出。
  紧紧围绕实现和谐发展,创新党建工作,维护政治稳定。他们以“四好”为目标,加强班子建设。强化两级中心组学习,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两级班子整体合力和各级干部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中层班子驾驭全局、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以“三带四有五在前”为载体,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效能监察力度。
  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今天的七煤,站在改革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处于国家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们以更加坚韧的气魄,本着“创驰名精煤品牌,建一流焦煤基地,筑平安富裕矿区,兴百年长青基业”的企业愿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造福员工奉献社会为目标,坚持科技兴企、文化强企、精煤富企的方针,完成“扩充后备资源、发展非煤产业”二大任务、推进“五化”建设(即:本质安全化、生产高效化、管理严细化、发展持续化、矿区和谐化)的工作思路。在把七煤集团建设成为煤炭主业精强,替代产业兴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的伟大征途上,继续向前迈着坚实的步伐。

  相关稿件
· 鄂尔多斯:将新建一条煤炭铁路外运通道 2008-09-08
· 王安:神府东胜公司建成亿吨级煤炭基地 2008-09-02
· 多重因素推动煤炭价格上涨 2008-09-02
· 我国调整铝合金、焦炭和煤炭出口关税税率 2008-08-19
· 7家煤炭公司净利平均增长55.7% 200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