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价改:变补企业为补消费者是否可行?
    2008-08-29    本报记者:王莉 方烨 实习生:刘永晓 吕亚茹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开场白] 油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有人提出“我国能源价格的改革方向应该由补贴生产者,转为补贴消费者”的改革思路,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这一改革有多大可行性?本报请各方人士发表看法。

有利于形成市场性价格机制

  如何理解“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向应该从主要补贴生产者,逐步转向补贴消费者”的改革思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我国一直实行对生产环节的补贴,造成石油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由市场决定。从市场条件和国际经验看,由补贴生产者转为补贴消费者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趋势,有利于形成市场性的价格机制。 
  “我历来十分主张政府放开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其价格。价格是市场信号,若想让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就不应对价格进行管制,否则信号失真,资源配置就会章法大乱。事实上,只有由市场供求定价格,价格才能反映供求、调节供求。”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王东京说,资源性产品价格由补贴生产者改为补贴消费者,有利于形成其市场机制,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同时,我国政府之前一直对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进行管制,而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实惠是极不均匀的。以石油为例,事实上,眼下国内有私家车的都是高中收入者,限制油价,说白了也是在补贴富人。富人不仅享用了廉价汽油,而且造成的污染还得穷人一起“买单”。“政府管制价格,效果则不如直接给穷人补贴。”王东京如此表示。

两种补贴都应该继续存在

  黄桂田认为,我国消费者基本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城乡之间、不同地市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补贴规模、补贴对象、补贴方式等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实际应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激发各种矛盾。黄桂田说:“要实现由对生产环节的补贴到对消费者的补贴,不能从表面现象出发,一定要对这种补贴方式及其政策进行实质性的考察和研究,用数据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得出其对人民福利改进的基本情况,还要对改革涉及的主要操作性难题进行评估和分析,不能盲目实施。”
  黄桂田告诉记者,改革需要一个过渡期,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这两种补贴都应该继续存在。现在我国各经济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人民收入差别很大,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承受能力带有阶段性的特性。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宏观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对生产环节的补贴不能一下子完全取消;但也不意味着一味对生产环节进行补贴,因为这样不利于石油制品的市场化,要在补贴方式、补贴对象上进行尝试性的改革,逐步实现市场化的价格机制。

垄断行业市场化任重道远

  油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从主要补贴生产者,逐步转向补贴消费者的改革思路也引起了百姓关注。
  评论人士尹卫国认为,这一改革思路益处多多。首先体现公平合理,避免了现在用油越多享受国家财政补贴越多的不合理,减少私家车使用,有利于环保。
  在北京某IT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的洪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近年来的油电价格上调并没有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实质性的改变,说明上调的空间还存在。因此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同时,洪先生认为现行的由财政补贴生产者的方式既不透明,也不公平。“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电网公司等一些受补贴国企的成本核算、亏损评估不是很透明,而且在我们国家这些行业都是垄断性质,所以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是个问题。”洪先生说,“如果国家实行油电直补消费者的改革思路,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油电行业在我国是垄断性行业,国企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把油电价格以市场化形式放开,这就存在一个悖论——一个缺乏竞争、没有竞争对手的行业怎么制定市场化的价格,价格如何能够保证反映了真实的市场行情和资源稀缺程度,由谁来监管这些企业的任意涨价行为?再比如,国家转变补贴对象,但是补贴费用有限,如何保证这部分钱合理公平地发放是个大问题,补贴对象、补贴方式等具体详细事项的制定比较复杂,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监督成本在里面,如果可操作性不强的话,额外成本就会占去相当一部分。”洪先生认为,改革思路很可取,但在垄断性行业中推行所谓“市场化”还有待认真研究,严肃对待。

背景链接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建议,尽快调整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价格体系,不能靠压低能源价格控制物价水平。利用税收和财政分配政策促进节能,尽快开征燃油税,并可考虑开征能源税。
  周大地是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上提出上述建议的。他说,应积极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最有效的经济杠杆,需要对资源和能源价格体系进行重大调整,才能引导现在的能源和资源高消耗型增长方式实现转变。他表示,不能靠压低能源价格控制物价水平,近期要尽快解决电煤价格市场化问题。
  (据《中国证券报》)

  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建议,(油电水)调价以后获得的收益可以不交给垄断行业,而是通过制度设计,一部分用来补贴低收入者,一部分用作技术开发资金。
  王一鸣认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节能降耗形势非常严峻,而我国目前的资源价格则相对偏低,这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源性产业的发展,不利于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理顺资源价格的形成机制。
  王一鸣还指出,作为“九五”计划里面的一项国家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条实施得并不理想,经济粗放型增长特征依然严重,而“十五”以来此问题更加突出,资源、能源消耗翻番。
  对此,王一鸣认为,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改革财税体系;强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
  (据《中国证券报》)

网友之声

  ■ 用油越多应该花费越大,这才是市场经济。

  ■ 油价放开——不补,电价放开——不补,但都要听证,否则就没有了调控!补就补给全体民众。油价高,就会考虑节省,电价高,就会考虑节电。

  ■ 油价应该上涨,补贴应该发给群众。燃油税应该尽早实行。目前的体制是富人享受太多的政策红利。

  ■ 通过财政贴钱将国内成品油以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销售,等于给开私家车的富人变相发放物价补贴,由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和使用私家车,这种“补贴”与广大群众无缘,显然不公平。

  ■ 实行能源价格国际接轨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国际价格双轨制势必导致变相补贴全世界,老百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

  ■ 实行价格接轨,对煤油气采掘实施高能源税:现在煤油气以及各类矿采均属于暴利行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矿权掌握在私人手中,对采掘业收取50%以上的资源税迫在眉睫;能源价格接轨,可以减少一次性能源大量出口;同时,价格提高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型社会。资源税的大幅度提高,可大量增加国家税收,此项收入可用于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增加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方面;能源价格接轨,可能短时间进一步刺激CPI和PPI,但是,对于国家长久的能源战略,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大于弊。

  ■ 应给每个居民发放补贴,因为现在社会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社会,每个人分享了高能源价格,所以应平均享受国家福利。

  ■ 既然电价、油价已到了非涨不可的地步,直补是最公平的。必定最受老百姓的支持。
  (据新华网)

大家谈

力求双赢

    ■ 徐经胜
  近来,奥运会后煤电油价格上调的传言盛行,对此,官方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按照能源价格改革要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接轨的要求看,择机调整煤电油价格好像已经是大势所趋。
  煤电油涨价,除了直接加重老百姓生活负担外,随着煤电油价格的上涨,必然推动企业生产成本上涨,而PPI指数的上涨,从长远来看,也必然带来CPI的上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可以说,涨价所带来的负担,最终基本上都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虽然一部分人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那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老百姓对煤电油等涨价并非都是不满,让老百姓也能看到煤电油涨价带来的好处,这才是煤电油涨价的最大成功之处。其实,老百姓看到了公平和环境改善等,也同样会支持涨价。比如,油的涨价,政府一直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控制汽油的价格,这其中受益最大的人是使用汽油最多的人,比如开车多的人。这种使用财政却只补贴一部分人的政策,是很不公平的。同时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没有好处。涨价会实实在在地改善能源的使用状况,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促进公平,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一步。过去,财政补贴直接给了企业,消费者中只有少数人享受了好处。如果这些补贴直接给老百姓,应该说是公平公正的。如何直接补贴?有人建议从涨价中得来的利润可以用于全民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等,这可能更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同时,如果在煤电油涨价的同时,老百姓在某些方面的费用降低了,或者是理顺了某些体制,这是老百姓所更希望看到的。如,随着油价的上涨,公路收费是不是要降低甚至取消了?一直难以与公众见面的燃油税是不是需要择机出台了?等等。总之,一项政策的出台,如果能够做到双赢,或者能使社会状态得到改善,就一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

  相关稿件
· 别克君越油电混合动力车上市 2008-07-23
· 价格管制:油电行业不能承受之重 2008-07-15
· 日本今年上半年油电混合动力车销量大增 2008-07-09
· 油电提价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2008-07-04
· 油电提价倒逼企业居"危"思"机" 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