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 摄
“小伙子,去朝阳附近的燕莎怎么走啊?”9日上午8点半左右,在阜成门地铁站,一对来北京旅游的老年夫妻有些茫然地向两位年轻的志愿者问道。 正忙着搭建服务台的两名小伙子闻声立刻停住手中的活儿,一位稍高的男生微笑着回答道:“你们先坐一站到复兴门转一号线,再坐到国贸转十号线,往北坐到亮马桥站就到燕莎了!”正当两位老人道谢时,另一位志愿者又补充道,“十号线列车内的空调温度在16到20摄氏度,请您注意保暖!”两位老人点头含笑地离开。 记者采访后了解到,这两位志愿者都是北方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大二的学生,稍高那位是北京人,另一位则家在山西,工作范围就是地铁阜成门站。在他俩刚刚搭好的服务台上,记者发现除了有一叠北京交通地图、奥运健康手册等,还有五张手写的极其工整的附近公交站台换乘信息,“这里有前几任地铁志愿者留下来的,也有我们在接受问询过程中逐渐补充的,为的是能给前来咨询的人们提供更为准确的服务。”据山西小伙子介绍,像他们这种地铁志愿者一般每天有两班,一班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另一班则从下午2点到晚上7点。“9号是我们在阜成门站服务的最后一天、最后一班岗,之后我们将继续进行其他志愿工作。” 就在与记者交流的不到半个小时时间里,先后有数十位民众前来寻求各种信息服务。“我们每人每班大约能为200位民众解疑释惑,大部分是外地人,也有外国朋友前来咨询。”北京男孩对记者说,为了能够准确回答这些外国友人的疑问,培训的时候着实刻苦练习了不少英语口语呢,“比当年考四级还要认真!”但结果大部分来问路的外国朋友都会不少汉语,英语并没有在指路上发挥太大的作用。反而是在检票或安检时,地铁工作人员常常会找他们帮忙与老外沟通,“但不管怎么说,练习口语还真是派上了不少用场,无论是指路还是其他工作,我们都是在为北京奥运作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我们能够参与到其中,感觉非常幸运和光荣!” 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工作,记者准备在询问其姓名后离开,但两位可爱的男孩吐了吐舌头,腼腆地笑了,“我们很普通啊,我们的名字就叫志愿者!”说完,他们就再次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