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亟须政策和市场的支持
    2008-07-28    本报记者:张周来 王军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世界石化能源的日近枯竭及近年来的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加上全球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包括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主旋律。但在目前阶段,政策服务支撑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市场发育不完全,已经严重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与利用。

能源紧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

  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严峻形势,给中国的能源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世界知名能源公司BP统计,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8.63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6.8%。2007年中国进口石油达1.96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47%,仅进口成品柴油就支出了70多亿美元。
  能源紧缺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上升到我国发展战略问题。鉴于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对外高度依存性以及使用石化燃料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正逐渐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主旋律,这也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打开了机遇之门。

发展可再生能源面临四大问题

  近日在南宁召开的世界能源理事会亚洲区工作会议及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国际论坛上,一些中外能源问题专家同时也提到,当前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正面临着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及价值,全社会的认识还没有做到真正统一。尽管常规化石能源终究有一天会枯竭,但现实情况只是供应和价格出现波动,而且未来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一次能源储藏量,这使得一部分人还没有足够的紧迫感。
  二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小,投资总量不足,方向单一。近年来我国在水电、沼气、风电、太阳能等领域的开发利用成就斐然,2007年底我国风电建设已突破6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五位,但是也只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不及三峡电站的三分之一。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有2623万户,相当于每年节约了1360万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但是和我国每年耗煤24.6亿吨相比,只占很小比例。
  三是科研投入力度不够,科技人才缺乏,发展可再生能源科技支撑能力弱。据了解,国内在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方面技术已取得突破,但国产化设备洗涤冷却燃气的循环水往往因成本和技术问题直接排放而造成污染。我国自主研发的利用农作物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技术,现在仍处于试点阶段。
  四是配套政策及服务支撑体系滞后,导致可再生能源开发仍然是高门槛、高成本、高风险的领域,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尽管国家已明确多项鼓励性政策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可以优先上网、价格优惠等,但现实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作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迫在眉睫。面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综合一些能源问题专家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的建议,当前政府尤其需要从五方面着手,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是通过政府引导结合市场推动,建立对可再生能源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优惠性的价格政策以及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配合实施政府特许权、政府采购等措施,逐渐培育起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二是积极完善配套政策及措施,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市场环境。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国家电网企业和石油销售企业应有义务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生物液体燃料,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尽快组织制定相关运行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建设管理规定等等。
  三是政府应尽快制定电价和费用分担政策。遵照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上网电价。电网企业因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高于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所发生的费用,可考虑附加在销售电价中由全社会分摊。
  四是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中央和地方财政可考虑设立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以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壮大。
  五是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国家各类科技发展规划要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开展可再生能源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整合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相关稿件
· 孟曙光表示:力促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 2008-07-25
· 有关专家描绘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路线图 2008-07-01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海外获奖 2008-06-24
· 我国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2008-04-22
· 德国西格里集团紧盯国内可再生能源市场 200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