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铁矿石进口国,中国钢厂在全球铁矿石年度价格谈判中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主谈者”。从2004年首度全面参与谈判,到今年已整整五个年头。这五年里,全球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中国钢厂虽然进入了谈判的“核心圈层”,但也经历了艰难的谈判历程。
2004年度: 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首度全面参与全球矿价谈判。这一年还谈不上“大的发言权”,首先是争取一个公平的谈判地位,避免三大矿参照现货价给中国“单独定价”。
2005年度: 2月28日下午,宝钢集团在其网站上正式发布信息,其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所属哈默斯利铁矿公司就年度矿价达成协议,价格涨幅为71.5%。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钢厂“被迫追随”日本新日铁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此前达成的“首发价格”,因为在首发价出台之初,宝钢曾发表公开看法,认为这一涨幅“超出了钢铁业能承受的范围,必将对全球钢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专家认为,中国虽然在国际矿石市场的采购份额上占有优势,但其对进口矿石的依赖度上升过快,在全球资源偏紧的情况下,其谈判的回旋余地就显得不足,因此还很难夺得谈判的主导地位。
但这一年度宝钢有一个“大的胜利”,就是代表亚洲钢厂坚决拒绝了另一澳矿巨头必和必拓提出的“额外加价”的要求。4月13日宝钢集团公司宣布,宝钢已代表中国主要钢厂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达成矿价协议,认同此前已为全球主要矿业和钢铁业企业广泛接受的71.5%的年度铁矿石合同公开价的涨幅。这表明必和必拓已放弃了其额外加价的要求,中国钢厂率先与其谈定了价格,维护了现有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说明“中国需求”在理性的协调和组织下是能够在国际谈判中发挥作用的。
2006年度: 6月20日,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价格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这一涨幅与此前由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达成的“首发价格涨幅”一致。这个结果在业内也被认为是“被迫追随”。因为在首发价出台时,中国钢厂方面表示定价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的情况”,认为不可接受,并且坚决要求与三大矿山公司继续进行谈判,尽最大可能与谈判对手就中国市场的未决问题进行探讨。虽然“继续谈判”没有带来直接明显的成果,但在这一年度谈判的大部分时间内,“主战场”都是在中国,中国钢厂在谈判中的“话语权”应该说有所增强。
2007年度: 这一年度的谈判被称为“闪电战”,也是中国钢厂首度获得首发定价权,成为中国钢厂迄今取得的“最大的谈判胜利成果”。在2006年底的12月21日晚间,宝钢集团宣布,宝钢与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7年度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了一致,粉矿价格上涨9.5%。宝钢在谈判开始后的一个月左右时间内一举拿下首发定价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国的谈判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体现了中国钢厂在全球价格谈判中的一种能力。
2008年度: 2月18日晚间,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正式宣布,它已与日本最大钢厂新日铁公司和韩国浦项公司确定了2008年度海运铁矿石“首发基准价”: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南部系统粉矿价格在2007年基础上上涨65%;同时考虑到卡拉加斯粉矿的质量优异性,卡拉加斯粉矿的价格在2008年度南部系统粉矿的价格上溢价0.0619美元/干吨度,相当于上涨71%。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在22日确认了这一价格。但两大澳矿企业不认可此一涨幅。至6月23日晚间,宝钢宣布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率先就2008年度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了一致。作为结果,力拓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度价格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至7月4日,宝钢终于与最后一个“谈判对手”——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就2008年度长期合同铁矿石价格达成了一致。其涨幅与6月23日宝钢与力拓公司达成的价格涨幅“完全相同”。 (李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