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立:商品期货期权产品已进入报批程序
    2008-07-03    本报记者:张汉青 实习生:邢力原    来源:经济参考报
  7月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王献立在做客“新华08金融讲堂”时透露,期货市场只有商品期货是不够的,郑商所对相关商品期货期权研究较早,目前上市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已经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报批。
  王献立同时表示,郑州商品交易所关于稻谷等期货品种的上市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也已进入报批程序。
  自郑州商品交易所1990年成立至今,相继推出了小麦、棉花、白糖、菜籽油等主要农产品以及PTA(精对苯二甲酸)化纤原料等五个期货交易品种。王献立说,郑商所已经做好准备推出稻谷期货,这样就涵盖了市场上重要的农产品。但是,从目前来看,期货的品种体系仍然不完善,还有一些农产品需要上市交易,才能给农民提供更多的信号。
  王献立认为,与国际上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我国的期货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缺乏商品期货期权品种,市场品种体系和交易机制不完善。美国芝加哥小麦的期货交易通常会有一个小麦的期权交易,这为小麦期货市场提供了便利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进而提升小麦期货市场的吸引力,这样的机制才是相对完善的。如果能够推出商品期货期权,我国的期货市场就与全球的期货市场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服务“三农”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在美国,农民利用期货市场配置农业资源的平均比例约为20%。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农场主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比例为38%。相比之下,我国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的比例还不足万分之二,远低于成熟市场的水平。
  王献立介绍说,就目前而言,我国广大分散的农户是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成为利益共同体的方式进入期货市场的。“公司+农户、订单+期货”是我国农村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一种创新模式,郑商所最早总结和推广了这种做法。这种“公司+农户、订单+期货”的模式,大大拉近了期货市场与普通农民的距离。农民通过订单卖出自己认为合适的价格,锁定了农产品生产的风险,龙头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了订单的风险,达到套期保值、公司与农户双赢的目标。推广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作为龙头企业的公司,它们一方面面对的是变幻莫测的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面对的是生产原料的提供者——广大农户。这些公司只有了解了期货市场知识并且参与了套期保值业务,才能够放心大胆地与农民签订订单,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他指出,随着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增多,农产品价格风险增大,上市相应的农产品期货,特别是稻谷等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将有利于我国争取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定价权,有利于完善我国期货品种体系。
  他还建议,期货市场应逐步开放投资群体,在培训农产品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其他各类机构投资者。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快期货立法进程,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期货法律法规体系。
  相关稿件
· [期货•2008-07-02]郑州棉花期货全线收跌 2008-07-03
· [期货•2008-07-01]郑州强麦期货多数收跌 2008-07-02
· [期货•2008-06-30]郑州强麦期货多数收低 2008-07-01
· 《沪深300股指期货:理论和实务》 2008-06-30
· [期货•6月23日—6月27日]大连玉米走势平淡 200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