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5-12 记者:苏晓洲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本报长沙电
初夏,正值传统粮食市场“青黄不接”季节。在粮食生产大省湖南,前段粮价也出现了随国际粮价水涨船高的苗头。为此,湖南省物价部门强化了市场监控和价格走势分析,帮助政府“心明眼亮”地掌控粮价;农业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则不遗余力地落实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如今湖南米价波澜不惊,市场供应货源充足。 “城里卖起了10多块钱一斤的肉,说不定不久会出现三四块钱一斤的米呢。”早春三月,记者在湖南农村采访时,不时听到有人对大米可能出现的涨价抱有这样的预期。受广东粮价拉动比较明显的湘南一些地方,与国际粮价涨势联动,三月普通早稻收购价85元/50公斤,到四月又涨到了87元/50公斤。尽管如此,乡间一些走村串户收粮的“米经纪”,还在利用资金优势只进不出,期望粮价大涨时多挣差价。 湖南粮食市场的异动已在政府部门监控之中。据记者了解,从今年初开始,以粮价为核心的民生价格监管、监控,就成为湖南省各级物价部门日常工作的重心。湖南围绕粮价等民生商品,建立了一套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一旦主要食品价格出现或可能出现异常波动,就要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物价部门要求,凡是原材料、商品进价没有提高的,出厂价格、销售价格一律不得提高;经审查确因原材料成本上升的,生产企业出厂价格单位提价额度不得高于单位原材料成本增加额,批发、零售企业销售价格提价额度不得超过进货价格的提高额度。 湖南各级物价部门如今都明确一名局领导担任价格信息采集和监控的责任人,设备、经费优先配置,还把一批具有较强的洞察、分析问题能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了监测队伍中。围绕重点时期、重点地区、重点商品,物价部门对粮价的监测没有局限于过去已有的定点定时采报价,而是增加了临时调查、专项调查,围绕粮食等民生商品的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市场巡视。通过各种渠道汇集上来的数以万计的数据,经过整理、归纳和研究,又形成了大量供政府决策参考的分析和预测。 立足于有效的市场监控和科学分析,湖南今年推行农业政策显得更加有的放矢。湖南省农办有关负责人指出,为建立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湖南省要做到“三个三”:一是“三个明显高于”,即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二是“三个调整”,即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调整涉农项目配套政策,在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新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基本建设项目,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三是“三个继续加大”,即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县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对养殖业的投入力度。 在湖南,从省到乡镇村组落实今年国家各项惠农措施,都是一条“政策高压线”。虽然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但政策直补资金足额到户后,农民这部分成本增加的负担被抵消。一些财力殷实的地方如韶山市、长沙县、宁乡县等地,对农民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或者购置农机,在国家政策性补贴之外,还从地方财政中拿钱出来“补上加补”。在湖南洞庭湖区,开始出现农民争耕地多种粮的喜人景象。湖南粮食播种面积得以稳定甚至增加,对现时的粮食市场暗流涌动的涨价动力,构成了明显牵制。 记者“五一”小长假前在有湖南米市晴雨表之称的长沙“红星大市场”了解到,“红星市场”内产自湖南本省的食用籼米最低价只有1.4元/500克。在国家大量从东北调运大米南下后,近些年在南方市场开始走俏,价格坚挺的粳米价格也没有超过1.75元/500克。一些品牌大米和优质大米品种,在长沙等地批发市场和超市从没断档,一些品种的价格比四月上旬还有所回落。“市场监测严、库存大米足、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这三大因素,遏制了米价快速上涨的苗头。”在长沙市经营一家大型粮食收储、批发企业的陈强说,政府“有形之手”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目前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