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3-17 本报记者:龙松林 刘伟 王勉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记者近日在广西桂林、柳州等遭受冰雪灾害袭击的重灾区采访时,当地干部群众建议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同时购置抗灾救灾物资应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提高政府采购的时效,以提高抵御灾情的能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灾情,广西灾区许多干部群众不知所措,只能被动地看着灾情不断恶化。反思此次抗灾救灾工作,当地许多党政负责人表示,灾前他们对灾情的发生和发生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尽管有的地方气象部门早有预报,但这些预报既没有引起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注,也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桂北一个县冰冻灾害发生的前几天,林木上出现了雾凇现象,这种冰冻现象不但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反而被视为旅游景观,招揽许多游客前去观景,结果景还没看完,灾情却越来越厉害。 随着灾情的不断缓解与灾后重建工作的逐步开展,不少干部群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社会各界人士都应切实加强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各级政府亟须加强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建设。 增加应对寒冷天气,特别是应对冰雪灾害的设备、设施储备,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建议。桂林市公路局副局长蒋小钦表示,整个桂林市没有一台铲雪车,为保道路畅通,破冰除雪只能用履带压路机、装载机等非常手段,结果造成很多混凝土路面结构破坏性很大,一些沥青路面开始松散脱落。此外还撒盐融化冰雪,而盐对桥梁腐蚀性较大。据柳州市融水县交通局反映,由于没有破冰除雪专用设备,加上经验不足,利用非专用机械清除路面冰雪,不但延缓了破冰除雪的进度,而且还给公路路面造成了人为的严重损失。融水县每年都有一至两个乡镇受冰雪影响交通受阻,有的乡每年要被冰雪封路半个月以上,当地交通部门希望能配备一些破冰除雪专业设备。 “全市没有一台撒盐车,现有的技术装备滞后,绝大部分情况下,抢通公路要靠人力施工,严重影响了抗灾抢险进度。”蒋小钦表示。 北方应对冰雪天气常备的汽车防滑链在广西很少见到。据蒋小钦介绍,这个市交通部门仅征集到4套防滑链。融水县委办副主任黄建飞说:“连驻地部队都没有防滑链,运送抗灾救灾物资只能靠人背肩扛,救灾效果大打折扣。”“除防滑链外,工业盐、麻袋、草垫等融雪防滑救灾物资也筹备不足。” 物资储备不足还体现一些日用品上,比如登山鞋、自动加热快餐、蜡烛等等。据桂林市商务局纪检组长林群介绍,为给抢险队员配备防滑防湿的登山鞋,整个桂林市区竟然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登山鞋。为方便抗灾救灾人员就餐,他们决定购置自动加热快餐。当时一共需要5000份,但全市只找到300份,若从北京运来这些自动加热快餐则需要6天时间。灾害发生后,不少灾区蜡烛脱销,就连非灾区的蜡烛也被卖到灾区。在南宁,平时不起眼的蜡烛生产企业一下子火了,库存很快卖光。 林群认为抗灾救灾物资跟不上,还体现在一些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上。比如,在重灾县灌阳,灾情发生后,政府及时给断电村群众送去了柴油发电机,然而有的村屯有了发电机,但又碰到柴油短缺的难题。原因有二,一是加油站比较少,全县只有两个加油站;二是因经济困难,一些群众买不起柴油。 记者在桂林、柳州采访的多个受灾县都没有抗灾救灾储备仓库。据融水县民政局纪检组长蓝书祥介绍,全县没有抗灾救灾储备仓库,目前抗灾救灾物资的储存、保管、发放不符合救灾物资管理要求。 融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娜玲,灌阳县民政局局长杨云龙等干部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分级设立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仓库。黄建飞表示,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要加强应对雪灾物资储备,比如铲雪车、工业用盐、煤油、蜡烛、手电筒等等。县、乡基层政府及公安、卫生、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应配备柴油发电机。 桂林市抗灾救灾物资采购任务主要由商务局承担。按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要求,走一套政府采购程序下来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然而,抗灾救灾物资几乎都是应急的。林群表示:“现在各级政府从保民生出发,抗灾救灾款下发速度很快,但领导签字时手也打抖呀。这是合情不合法。”据桂林市资源县长黄永跃介绍,为了救急,他们采取的方式是:政府采购办、使用单位和纪检部门三方一起购买抗灾救灾物资。 林群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机制,增加非常时期的应急采购内容,大幅缩短政府采购周期,让抗灾救灾物资采购既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又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及时、快捷地满足抗灾救灾大局的需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