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红梅公园就在我家对面,但以前一年只逛一两次,都是家里来了亲戚带他们去逛逛;现在我一天要转好几趟,早上和社区退休的朋友们打木兰拳,晚上和周围的老伙伴们跳健美舞。”常州市民周惠鹃老人告诉记者。 自2003年初起,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公园、兰园、芦墅公园等一批老公园扩建后实行免费开放,新建成的园博园、五星公园、椿桂园等也相继免费供市民游览。2006年末,常州耗资近四亿元对该市有标志性意义的红梅公园进行扩建后免费开放。常州市区最后一座收费公园——东坡公园,将于近日开始实施修缮提升工程,竣工后免费对市民开放。常州市由此将实现“所有公园免费开放”。
开放模式:一次投入,一劳永逸
“常州的公园以前都是关门‘养园’,公园不仅养不活自己,最后还‘养’成政府的‘大包袱’。开放公园需要同步转换园林运行机制,政府一次性投入实施拆迁和敞开扩建工程,完善功能设施,今后的维护管养费用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不再投入。”市园林局局长蔡骏告诉记者,常州人将这种做法称为“一次投入,一劳永逸”的公园管理模式。 从2000年起,为了落实还绿于民的要求,常州将新建的13座城市公园逐步免费开放。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又将中心城区七座封闭及收费公园改扩建后向市民免费敞开。常州免费敞开公园在把市民迎进来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向自我解决生计的广阔市场。 记者采访了解到,常州公园的开放过程有三种做法:人民公园第一个敞开大门,开放后,财政全额拨款,把公园“养”起来;开放兰园,园林局撤“灶”,分流人员,把公园养护推向市场;第三种做法是荆川、红梅公园的实践,开放后,保留机构和人员,自谋生路。让公园养活自己,减轻财政负担。 位于市中心的红梅公园是常州规模最大、也是惟一赚钱的公园,每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常州人说,不逛红梅公园,等于没来常州。免费开放红梅公园,常州人盼了很多年。 开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相当难度。红梅公园管理处主任司洪庆说,当时感到压力很大。首先是怎样养人?红梅公园已有10年收支平衡,闭园前,年收入1200多万元,门票收入占一半,职工一年平均能拿2.8万元。其次,怎么管理?519亩大的公园,24小时敞开大门,人数预计翻两番,突破200万!人数暴增后,维护卫生成本高,设施损耗也快…… 公园开放有难处,但政府的承诺必须兑现。2006年,常州市财政出资四亿元,把红梅公园改造为“方便市民享受的公园”。公园扩建140亩,公园森林覆盖率增加10个百分点,达到80%,而建筑仅增加一千多平方米。 记者2008年元旦前走进红梅公园看到,数百种植物组成了一个“城市中的森林”,公园里游客络绎不绝,有不少是导游带着团队来游玩。
游客多了,职工的收入也多了
“公园免费开放后,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了!”常州荆川公园管理处主任解建源说。
2006年,常州市投入1.5亿元,扩建荆川公园40亩,又新建小园林等新景点。免费开放后,每晚有七八千市民涌进公园。人气旺,带火公园二次消费,园内物业价值跟着涨。 商人李邢飞租下20亩小园林,经营10年,租金100万元。他还掏出300万元,完善景点,增加设施,在此办“相亲会”、歌会、展览等活动。市民花10元,就能进园林喝茶,时间不限。此外,公园里的房产出租、划船等娱乐项目都能赚钱。开放第一年,荆川公园游园人次翻了两番,突破100万元,而公园收入则从70多万元猛增到500万元。职工年收入也从1.8万元涨到三万元。
红梅公园开放后,通过酒店、茶馆、店面出租及游乐设施经营,加上450个新建车位收费,每年至少收入1000万元。红梅公园还有30多位园艺专家,通过承包市区绿化工程,每年多创造了100多万元收入。红梅公园开放后,2007年国庆节长假期间,市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2007年全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免费开放之前的年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