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2-28 本报记者:刘海 丛峰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一个拆了五年却片瓦未动的“敏感区”,却在15天之内全部拆迁完毕,而且“无一人上访、无一户强拆”。今年9月,成都市锦江区创造了“染房街拆迁奇迹”。 染房街在成都名气很大。这条拥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兴起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地处城市“心脏”地带,寸土寸金。然而,由于年久失修以及日积月累的违章乱建,这条街真的“老”了:房子成了危房,水电气线路严重老化,火灾垮塌隐患随处可见。而且,由于被统一规划为城市中央商务区,其低矮破旧的形象与周边现代化商业大厦相比,显得格外刺眼。 2002年,成都市锦江区首次对染房街展开了拆迁。但是,由于拆迁户对赔偿标准和安置位置不满,拆迁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了解,当时87家拆迁户集资成立了“抗拆办”。为了统一行动,所有拆迁户甚至将产权证全部上缴,由“抗拆办”锁在银行的保险柜里。 这种情况下,染房街拆迁工作一拖就是5年。今年9月,成都市锦江区再次启动拆迁工程,彻底摒弃了以前的拆迁办法,重新设计了一套市场化、透明化、人性化的拆迁安置办法。这套全新的办法迅速发挥了令人吃惊的作用。从9月7日拆迁赔偿标准公布,到9月22日最后一户商家签订协议,短短15天时间,困扰5年的难题就解开了。 “钱给够了。”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评价,也是染房街拆迁创造奇迹最根本原因所在。 拆迁户钟孝彬告诉记者,当初拆迁一拖5年,不是拆迁户无事生非,确实是补偿标准低。他说,几年前,这个地段的商铺已经卖到每平方米5万元了,可赔偿价给的却是1.5万元。“政府不按市场规则办事,想占群众的便宜,我们当然不肯搬。” 然而,这一次拆迁赔偿标准让拆迁户心服口服。据了解,根据不同商家的位置,最后评估出来的价格,最低的为每平方米71000多元,最高的达每平方米85000多元。拆迁价则在此基础上统一上浮30%,规定期限内签约的还可获得每户10万元的奖励。“即使不算奖励,赔偿最少的每平方米也有9万多元,最多的一户高达11万余元。”钟孝彬说,而周边类似商铺价格一般在8万元至9万元之间。 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说,按市场化价格补偿本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以前的一些拆迁项目,有的地方政府或拆迁单位贪小利、算小账。其实,政府应该算大账。比如说染房街,与它相邻的30多亩地拆完4年多了,就因为染房街迟迟无法动工建设大型商城,一年仅利息就得贴几千万元。而且,由于这个“钉子”,整个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放不开手脚,影响招商形象,影响企业入驻,损失更是无法估量。“除了经济账,还有民心账、稳定账、形象账……这些都是政府真正应该审慎筹划的‘大账’。” 真正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透明化拆迁原则,是染房街创造奇迹的又一重要原因。锦江区实行了有奖举报:拆迁中如有赔偿标准不一致现象,一经查实,举报人可获得查实金额10倍的奖励。每家每户的赔偿标准全部公开上墙,面积、评估价、赔偿总金额等数据一应俱全,大家随时查看,互相监督。 除了市场化和透明化之外,染房街拆迁中人性化的操作办法也为拆迁工作赢得了时间和效率。从赔偿安置方案到违章建筑认定,锦江区都把自己换位到“百姓视角”进行思考和操作。在赔偿安置上,锦江区一口气拿出了五套方案:货币补偿;异地现房安置;就近安置;原地返迁营业房;临时过渡。五套方案基本满足了拆迁户的所有合理安置要求。在政府的“人情味”面前,拆迁户也迅速转变了对抗态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