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12-18 记者:江时强 田建军 李志晖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本报武汉电
今年枯水期以来,长江中游水道频频发生船舶搁浅事故,一些重点浅险水道过往船舶大量积压,碍航严重,凸显枯水期“黄金水道”通航危机。 今年长江流域遭遇50年一遇的秋旱,11月份以来,随着长江全面进入枯水期,中游水位持续退落,低于近五年同期平均值一至两米,浅情日趋严重,太平口、窑监等一些重点浅险水道频频发生船舶搁浅事故,航道条件进一步恶化,通航吃紧。 记者12月8日在中游湖北监利窑监水道看到,长江航道部门调派的“航浚4号”大型挖泥船正在紧张地疏浚施工,三三两两的船舶在上下游抛锚等待。长江武汉航道局监利航道处主任黎职强告诉记者,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水深不够,11月16日起这里就开始实施禁航疏浚施工,以保证船舶通行的足够水深,每天禁航时间为9点至13点。由于等待时间长,禁航期间,这里每天积压上下行船舶200艘左右,碍航严重。据介绍,10月下旬以来,这里已先后发生10多起船舶搁浅事故。最严重的一次是12月1日上水船“皖兴仁1号”的搁浅事故,造成800米主航道被破坏,航道部门不得不临时改槽,启用新航道通航。目前,航道部门正在加紧疏浚,以尽快恢复主航道通航。 9日,在长江中游另一重点浅险水道太平口水道,大型挖泥船“航疏14号”和“吸盘1号”也在这里加紧疏浚施工。沙市航道处主任南孟红说,这里从10月2日起就开始疏浚施工,11月14日转入禁航疏浚,每天禁航六个小时,预计到明年4月底才能结束。目前疏浚泥沙量已累计近60万立方米。据介绍,10月下旬以来,这里已发生多起船舶搁浅事故,其中12月1至3日曾连续发生四艘船舶搁浅事故,航道破坏严重,航道部门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才将航道恢复。 长江航道局统计显示,11月份以来,长江中游太平口、窑监等重点浅险水道已发生船舶搁浅事故26起。目前,太平口、窑监等重点浅险水道由于疏浚施工,每天禁航时间四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枯水期长江中游畅通。 长江航道部门认为,中游船舶频频搁浅,除了枯水期水位偏低、大雾天气等因素影响外,船舶“超吃水”航行是重要原因。 长江武汉航道局局长王先登说,目前,长江中游太平口、窑监等重点浅险水道枯水期维护水深仅2.9米,为留足富余水深,只允许吃水2.7米以下的普通货船通行,危险品船舶吃水则控制在2.6米以下。而搁浅船舶的吃水都超过2.9米。 长江海事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船舶“超吃水”主要是一些船东受经济利益驱使,在通过海事部门签证时谎报吃水所致。 当前,针对长江中游船舶搁浅事故频发,长江海事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严防船舶“超吃水”航行。一方面,在宜昌港和城陵矶启动减载基地,对通过中游的上下行船舶实施减载,控制船舶吃水;另一方面,对通过中游船舶实行分段签证制度,加强宣传,加大对“超吃水”船舶的处罚力度等,尽量减少船舶搁浅事故的发生。 有关人士呼吁,近年来,长江枯水期中游通航日趋紧张,已严重危及长江通航安全和航运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制约“黄金水道”效益发挥的一大瓶颈,为长江通航提出了新课题。当务之急是,一方面,有关方面应加强对长江中游航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科学评估和系统研究,积极出台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在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应进一步重视中游航道的系统整治,切实改善中游航道通航条件,加强通航管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