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大黄鱼出口绝处逢生
建立"连片备案管理制度"
    2007-12-17    本报记者:胡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几天前,福建宁德大黄鱼出口大户——岳海水产公司通过相关验收,重获外销订单,预计今年最后两个月可实现大黄鱼出口100万美元。同时恢复出口的还有当地规模最大的水产加工企业——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
  然而在此之前,素有“国鱼”之称的宁德大黄鱼却接连遭遇销售“瓶颈”。今年以来,全市大黄鱼销量大幅下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黄鱼的销路受阻?当地又是如何寻求破解之道?

大黄鱼的“劫后重生”

  大黄鱼是我国六大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以韩国、日本为主要市场。福建宁德是我国最大的大黄鱼生产、出口基地,年产大黄鱼四万吨,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近30万人,大黄鱼的养殖、加工出口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今年以来,宁德大黄鱼出口却遭遇极大困难。1至11月,全市共出口大黄鱼12000多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0%,出口货值仅4000多万美元。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出口量明显萎缩。据岳海公司副总经理黄朱华透露,去年他们公司加工出口大黄鱼3000多吨,“而今年估计也就在2000吨左右”。
  出口渠道不通畅,大黄鱼内销形势也不容乐观。宁德市一位大黄鱼养殖户杨建奎告诉记者,大黄鱼是海鱼,内地人有的吃不惯,加上价格较高,它在国内的市场并不大。记者在宁德、福州的多家超市也发现,购买草鱼、鲢鱼等淡水鱼类的市民远远多于大黄鱼的消费者。
  杨建奎说,正常情况下自己每年可卖出三亿尾成品大黄鱼,而今年直到11月底,渔排里还剩下将近两亿尾没有销路,“要不是听说又有了出口的指望,真是愁都要愁死了。”
  据当地养殖户介绍,当前正是韩国、日本大黄鱼进口需求旺季,也是宁德大黄鱼成品出产旺季。大黄鱼出口受阻,将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损失,可能引发养殖户之间的价格战,使大家面临恶性竞争的威胁。

大黄鱼生产有“三难”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国际舆论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炒作,对大黄鱼的出口产生了严重影响。但客观分析,由于大黄鱼生产尚未实现产业化经营,养殖与出口加工企业脱节,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黄鱼的外销。
  具体而言,当地大黄鱼生产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难题:
  鱼苗品种质量差。宁德大黄鱼养殖目前仍以自产自销、分散经营为主。养殖户资金短缺,无力对大黄鱼鱼种进行更新换代,出现了品种退化,成活率低,成品鱼畸形等问题。渔排养殖户杨建奎告诉记者,一般的大黄鱼鱼种三至五年就必须进行更新,但为了控制成本,现在的散养户都很难做到。“今年我自己养了25万尾鱼苗,到现在只剩下不足八万尾,成活率还不到30%。”
  出口品牌的缺乏。目前宁德市大黄鱼养殖业尚未形成统一品牌,出口加工企业各自为阵,不注重开发、培育名牌产品,在对外贸易链上没有话语权,无力带动养殖户做大做强大黄鱼产业。
  事实上,早在2005年4月,宁德大黄鱼“原产地标记”认证就已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但记者了解到,由于大黄鱼养殖分散,产品良莠不齐,难以保证出口质量,所以“原产地标记”在当地的推广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渔排养殖药物残留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养殖户往往超密度养殖。据了解,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一个大黄鱼养殖片区最多设置100个网箱,而现在的很多大黄鱼养殖片区,甚至超过了500个网箱。
  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江俊森说,网箱过密,饵料投放过多形成沉积,使海水不通畅甚至富营养化,易造成鱼病频发。为了防止鱼病,部分养殖户滥用鱼药甚至禁药,带来养殖海域连片污染,恶化了渔业生产环境。
  今年8月,宁德市一家企业出口的一批大黄鱼被韩国检测出氯霉素含量超标。8月份至10月底,宁德对韩国大黄鱼出口几乎停顿。

破解水产品“质量关”需从源头下手

  为化解大黄鱼出口难题,今年下半年开始,宁德市探索建立了渔排养殖“连片备案管理制度”,争取从源头上控制大黄鱼品质。
  据宁德市检验检疫局食品科科长陈锋介绍,连片整体备案管理就是针对海域网箱养殖单户养殖规模小、数量多、网箱紧密相连、交叉污染等问题,以海上养殖片区为单位,进行整体备案管理;由检验检疫部门指导加工企业成立管理小组,对备案渔排实行日常监管、供货资格审查、检验检疫有关规定的宣传和督促执行;与地方渔业部门共同开展养殖水质监测,提供技术指导;实施统一养殖水域环境监测、统一鱼苗检测、统一饲喂合格饲料、统一供应渔药、统一供货管理。
  据了解,目前宁德市已有十分之一、近三万个渔排网箱纳入了备案管理。从这几个月的效果来看,纳入备案管理的水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岳海公司与当地15000个网箱的业主签有供货协议,公司副总经理黄朱华告诉记者,下半年尝试备案管理后,大黄鱼产品质量明显有了进步,出口报价比非备案管理的产品每吨可高出近千美元。
  江俊森说,由于渔排养殖周期较长,“连片备案管理制度”目前还不能完全显现,预计明年宁德市的大黄鱼出口将更加乐观。
  与此同时,当地还加强了对大黄鱼品牌的推广与管理。江俊森表示,目前正由检验检疫、海洋与渔业、工商等部门共同为“原产地标记”的使用制定统一标准,加强对渔排养殖户的管理,对于不按标准生产、产品不合格的企业将进行处罚和取缔,禁止其使用“原产地标记”。
  业内人士认为宁德大黄鱼问题在全国水产品产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渔排养殖“连片备案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水产品生产安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他们还建议,应建立渔业养殖药物统一供应系统,杜绝水产品养殖的药物残留问题。
  黄朱华表示,为了规范渔排养殖户用药,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帮助加工企业开设渔业药品商店,以成本价为养殖户提供“放心药”。黄朱华说:“养殖户养出来的鱼,是加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材料。如果政府能够补贴药品进销差价,帮助企业开设药店为养殖户统一供药,这样养殖户用什么药、什么时候用药都明明白白,就从源头上杜绝了药物残留的问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