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产业转移背后隐藏的“污染接力”趋势
    2007-12-13    本报记者:傅丕毅 戴劲松 姜潇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近期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发达地区关停污染企业后,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团就会蜂拥而入,发展接力变成污染接力的趋势明显。环保人士和专家认为,环境保护全国必须一盘棋,排污企业迁入地和迁出地政府都责无旁贷,环保总局等部门要尽快掌握排污企业跨区域迁移情况,规范产业转移背后隐藏的污染转移现象。

排污企业迁移趋势明显

  记者在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采访时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每当发达地区关停大量污染企业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就会赶到当地进行招商引资。
  铅酸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铅烟、铅尘和铅废水,属于重污染行业。中国铅酸蓄电池生产基地——浙江省长兴县在2004年大规模整治铅酸蓄电池企业,整治后,县域范围内的175家蓄电池生产企业只剩下50家。
  长兴县时任分管工业和招商引资的副县长王庆忠说:“我们总共关停125家污染严重的铅酸蓄电池企业,同时规定不再新批同类型企业,但是蓄电池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在整治过程中,江西南昌、湖北枣阳、安徽、江苏、山东、云南等地政府部门跑到我们这里来招商。”据长兴县环保局副局长何新中介绍,一大批被长兴关停的企业辗转迁移到外地。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浙江东阳、富阳等县市。东阳市竹溪化工园区曾经因环境污染发生过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最后关停了化工园区内的所有企业,就在关停、整治过程中,江西、江苏一些县市的政府来到东阳招商引资。东阳市环保局俞中强副局长告诉记者,东阳市东城化工厂、东阳市吴宁合成化工有限公司、东阳市高尔特精细辅料厂都搬到江西,迈克斯(东阳)化工有限公司搬到了江苏南通市。

发展接力缘何变成污染接力?

  记者在采访时,一些基层环保干部和专家认为,发展接力变成污染接力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迁入地的政府部门片面追求GDP,没有科学发展的大局观;二是迁移的排污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寄希望通过减少环保成本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长兴县环保局副局长何新中说,被整治掉的铅酸蓄电池企业之所以搬迁,关键是企业不肯投入环保成本,“成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前期一次性投入成本,比如铅酸蓄电池生产自动化改造就要投资2800多万元,改造完成后,可以大大降低铅尘、铅烟的排放;第二是环保设备平时运营成本。比如回收装置,现在回收产生的效益比付出的电费要小,企业肯定缺乏动力;第三是环保设备的管理费用;第四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后,也增加了新的管理成本。”
  清华大学陈吕军教授认为,排污企业迁移是由不公平的环境政策引起的,因为各地高低不一的环保门槛违反了环境公平原则,正常的情况应该是排污企业无论跑到哪里,环境成本都是一样的。他说:“排污企业不肯投入成本治污还会带来市场的不公平竞争,目前一些排污企业正面临治污困局:如果进行污染治理,那就是早死,如果不搞污染治理,那就是等死,因为搞了污染治理后,生产成本要上去,在市场竞争中就要被淘汰,不进行污染治理,终有一天被政府关停。”

环保门槛无高低

  记者在采访中,一些县委书记坦言,排污企业跨区域迁移是地方党委政府最烦恼的一件事,也是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点和难点。东部沿海省份一位县委书记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环境治理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来这里招商,开出的条件很优惠,只要有了GDP,税收可以免,土地可以送,这导致有些污染企业有恃无恐,大不了搬迁转移,企业的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
  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要遏制污染企业跨区域转移,关键是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长兴县委书记刘国富说:“你整我要的现象令人痛心,发达地区已经交过环境污染学费,欠发达地区不应该再走老路,再交学费,环境保护应该全国一盘棋,否则即便长兴不污染,其他地方照样污染,还是失去了环保的基本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基层环保干部建议,政府可以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管理遏制污染企业跨区域转移,比如对有些产能过剩、工艺简陋、作坊化生产普遍的行业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环保标准,全国所有地区一律禁止类似企业生产。
  湖州市环保局局长周建明说:“从环保这个角度来说,排污企业跨区域迁移现象比较复杂,要调查研究,客观分析,然后拿出对策措施,比如环境容量已经到极限地区不能搞的项目,并不等于其他环境容量允许的地区不能搞,但是国家已经明文禁止、淘汰的项目肯定不能迁移,欠发达地区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相关稿件
· 绿色植物是吞食装修污染的“净化器” 2007-12-12
· 水价可上调 污染更该打 2007-12-11
· 志愿者清理韩西部海域原油污染 2007-12-11
· 警惕“产业转移”变身“污染转移” 2007-12-04
· 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成了污染接力 200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