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蒙经贸前路将“阳光和风雨兼程”
    2007-08-24    本报记者:柴海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位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的额布都格口岸是我国唯一向南的对蒙口岸。2005年11月,跨越中蒙界河哈拉哈河,全长164.9米额布都格——巴彦呼舒口岸大桥竣工通关,成为第一座中蒙界河桥。
  新华社记者:任军川 摄

  随着中国和蒙古国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来,中蒙经贸关系热度持续不减:中国已分别连续8年、9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但有关专家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蒙经贸关系之路仍可预见“阳光和风雨兼程”,中国企业要重视蒙古国的商机,但也要注意各方面的风险。

中蒙经贸关系发展迅猛

  1989年,中蒙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真正拐点是2000年前后,从这个时期开始中蒙经贸关系发展加速前进。
  长期研究中蒙关系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周边国家研究所教授娜琳认为,近几年来,中蒙经贸关系的发展堪称“来势汹涌”。
  1999年至2006年,中国已经连续第8年保持了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目前,中国是蒙古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2006年,蒙古国对中国贸易额再创14.5亿美元的新高,占蒙古国外贸总额近48%。其中,出口10.5亿美元,进口4.0亿美元,分别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67.8%和进口总额的27.2%。蒙古国对中国出口额位居各贸易伙伴之首。
  自199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9年保持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地位。
  据可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蒙古国投资2100多个项目,占在蒙外国投资项目的45%;累计投资额6.8亿美元,占在蒙外资的47%。
  中国在蒙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等领域。2005年,中国对蒙矿产勘探开发领域的投资额为1.7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4%,占当年中国在蒙投资总额2.36亿美元的74%。
  娜琳说:“2005年一年中国对蒙投资就比1990年至2003年即14年的投资额之和还多得多。”

中蒙经贸关系前景诱人

  目前,中蒙两国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双方经贸合作空前活跃。娜琳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等一些专家分析说,今后中蒙经贸发展仍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机遇。
  地缘优势和民族优势。中蒙边境线长达4700多公里,是与我国陆地接壤的14个国家中边境线最长的。作为内陆国家,蒙古国没有出海口,与西方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受到制约。目前,西方国家大规模投资蒙古国矿产资源的势头有所减弱。
  另外,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之间有3100多公里边境线,占中蒙边境线的68%。而内蒙古的主体民族与蒙古国居民同为蒙古族,同根同源,语言、文化障碍较少,中国以内蒙古为桥梁开展对蒙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济结构互补优势。中蒙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双方经济合作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如,蒙古国丰富的铜、铁、煤、磷等中国短缺的矿产资源正在招商引资进行开发,而中国相对先进的技术、经验、设备以及较为雄厚的资金正是蒙古国开发资源所需的;蒙古国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劳动力短缺,对粮食、蔬菜、水果、禽肉、禽蛋需求旺盛,这与我国具有较为成熟的农业技术、较多的富余劳动力以及丰富的农产品形成了互补,等等。
  中蒙经贸发展为蒙古国经济发展之所需。近10多年来,为了建成基于市场经济结构的“民主、人道社会”体系,蒙古国不断完善政策,通过深化经济改革的方式,力求经济稳定增长。
  中蒙贸易是中国积极推进向北开放的必由之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研究员段连敖说,进一步加快向北开放步伐,加大对俄蒙经济合作力度,完全符合国家利益,势必会成为国家在未来一个时期对外政策和对外经贸关系的取向之一。
  目前,临河——策克、赤峰——白音华、阜新——巴彦乌拉、甘其毛道——包头东等多条以对蒙口岸为中心的铁路大通道正在或计划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对蒙口岸经贸货运的疏运能力。
  随着中蒙、中俄和欧亚之间货运量的增加,蒙古国也有意提升其铁路运力。蒙古国计划修建3条铁路, 对于蒙古国铁路项目计划,中国有意与蒙方合作参与修建扎门乌德至苏赫巴特尔铁路复线,中方已派小组赴蒙古国实地考察。如果投资问题得以解决,项目马上就可以实施。这为有能力到蒙古国投资创业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又一个契机。 

中蒙经贸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风险

  今后的中蒙经贸固然存在诸多机遇,但也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及风险。据娜琳、潘照东、段连敖等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问题和风险。
  一、蒙古国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差,许多地方尚未形成水、电、路系统,如果搞矿产开发等投资,需要大量的前期配套投入。蒙古国国土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万,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1.6人。
  二、蒙古国法律环境差、政策多变,执行政策的随意性大。另外,蒙古国有些企业和商人的经营能力差、信誉度低,对外承诺和协议常常朝令夕改,并且执行力差。
  三、近年来,在西方“中国威胁论”的蛊惑下,部分蒙古国人对中国的发展壮大充满了戒心。尤其对中国企业到蒙古国开发资源,被视为掠夺其资源,在蒙劳务人员被视为抢其饭碗。最近,蒙古国有严格限制我劳务人员赴蒙的迹象。
  四、中国某些实力不足、缺乏国际合作能力的企业在蒙古国无序竞争,甚至相互杀价等不良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两国经贸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近年来,随着在蒙古国经商、务工人员的中国人不断增多,在蒙一些中国人引发的案件和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部分蒙古人对中国人产生了不满和排斥。
  五、中国少部分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一些蒙古国消费者的不安,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2006年,中国出口蒙古国的水果、蔬菜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蒙方认为中国果蔬化肥农药残留浓度超标,对健康有害。
  六、日、美等西方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发展与蒙古国的政经关系,争夺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和市场。蒙古国也积极在几个大国之间寻找平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