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诋毁"中国制造"的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2007-08-03    记者:张毅 江国成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2日说,国外有些媒体对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恶意炒作。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图通过构筑各种壁垒阻止中国产品的做法,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翻版。
  高虎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国外媒体出现了很多对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报道。一些具体案件的报道客观反映了目前中国个别出口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查清事实真相,并采取整改措施。对此我们表示欢迎。”
  他说,一些海外媒体发表了相对客观和中立的评论,如《纽约时报》7月12日报道,“商品质量不合格是一个全球问题,中国不是美问题商品的惟一来源地”;《联合早报》7月25日载文认为,“食品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并非一个国家所独有”。
  他批评一些海外媒体恶意诋毁“中国制造”,有的说“中国国内注入荷尔蒙的快餐让6岁的男孩儿长胡子,让7岁的女孩儿乳房发育”;有的宣称“中国产品是死神”。“对此类捕风捉影、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恶意炒作的报道,我们坚决反对。这些媒体的真实用意令人深思。”
  高虎城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对中国产品无端猜忌,惧怕市场竞争,看不到贸易的互惠互利,企图通过构筑各种壁垒阻止中国产品,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他说:“不能因为个别产品存在问题,就怀疑中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质量。”以近期媒体关注的牙膏产品为例,去年中国出口额为8000万美元,不到中国9700亿美元出口总额的万分之一,被查出含二甘醇的牙膏为330万美元,占三十万分之一。
  高虎城表示,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前不久,日本厚生省公布了2006年日本进口食品合格率,其中自中国进口的食品合格率为99.42%,而美国是98.69%,欧盟是99.38%。日本是中国食品的最大出口市场。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个别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完全避免。“事实上,我国国内一直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对产品质量安全也多有曝光。”
  他说,中国产品的质量一直在稳步提高。例如,上半年中国蔬菜农残合格率超过94%,较2003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过去确实有一些中国产品是地摊货、大路货,现在高档商场货架上“中国制造”已比比皆是。
  他说,产品质量安全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前些年,国际上也发生过多起影响巨大的质量安全事件。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声明说,他们每个月要收到200份来自193个成员国的食品安全报告。“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相互指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加强国际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他说,基于这一理念,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将推动以提高检验检疫技术、完善出口产品质量立法以及提高执法水平等为目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将建立政府间配合调查、共同澄清等方面的应急磋商机制,探讨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他表示,中国出口产品一半以上是加工贸易出口,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标准生产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8%。“中国制造”实际上也是“世界制造”,这是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相关稿件
·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制造]中国货“值得炫耀” 2007-07-30
·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哈拉绍” 2007-07-30
· 让“中国制造”成优质标志 2007-07-30
·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好得很 2007-07-26
·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制造”:中国食品信得过 200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