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剑指违法违规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2007-06-28        来源:

  综合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7日上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报告了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李金华说,2006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较好。
  李金华说,从审计情况看,2006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还存在一些违法违规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逐步解决。

发展改革委未经国务院批准自行调增项目总投资

  李金华说,发展改革委在组织分配中央政府投资过程中,存在未经国务院批准自行调增项目总投资等问题。
  审计发现的问题有:
  ——2006年10月,发展改革委批复宜昌至万州铁路项目建设调整方案,将国务院确定的项目概算总投资由167亿元增加到225.7亿元,增幅达35.1%。发展改革委应将上述概算投资调整情况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
  ——去年审计曾发现发展改革委向尚未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五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的问题。2006年,发展改革委再次向其中仍未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四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7.5亿元,还向未批复初步设计的“中央直属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三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2.05亿元。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发展改革委代表国家出资,分别成立四家“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负责四个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截至2006年底,四个基地已完成大部分投资。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发展改革委未报经国务院批准自行将总投资调增28.5%。
  “发展改革委具有项目申报、概算审批、投资安排、建设管理和建成后运营管理等多种职责,不利于实行公司化管理,不符合政企分开原则。”李金华说。

56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存在问题金额348.53亿元

  李金华介绍,共审计56个中央部门,并延伸审计434个二级预算单位。其中发现部门本级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331.15亿元、违法违规问题金额15.24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2.14亿元。主要有:
  环保总局、烟草局、民航总局三个部门通过编制虚假项目、重复申报项目、超标准申报、多报本单位人数等方式多报多领财政资金8489.2万元。
  南水北调办、海关总署等3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8.59亿元,主要用于购建办公楼、对外投资;弥补本单位日常开支、发放津贴补贴等。
  供销总社、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部门截留、少报和转移资金等3.94亿元。
  卫生部、国家信息中心等12个部门存在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1.85亿元。
  烟草局、教育部等19个部门存在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等问题,涉及金额190.03亿元。
  李金华指出,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共发现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7起,涉案人员28人,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存在三大问题

  李金华说,审计调查辽宁、陕西、内蒙古、湖南、贵州五省(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表明,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方面仍存在三大问题亟须改进。
  其中,项目设置交叉重复,资金投向较为分散问题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中央财政补助上述五省(区)的190项专项转移支付中,有53项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涉及资金56.66亿元。另一方面,资金投向较为分散。按项目分配的有92项,涉及资金299.22亿元,具体分配到30818个项目单位。其中10万元以下的项目9415个,平均每个项目仅3.4万元。
  审计表明,2005年中央对五省(区)的专项转移支付中,36.3%直接分配到具体项目。“尽管这些项目是经过逐级申报和层层审核确定的,但部分项目仍存在计划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李金华说。
  审计还发现,部分资金未在当年拨付使用。这种状况直接影响资金的有效使用。

社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金额71.35亿元

  李金华说,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共发现违法违规问题金额71.35亿元。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审计署组织对29个省本级和省会城市、五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进行了审计,并延伸了部分城市。
  从审计情况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总体情况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审计发现1999年及以前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金额23.47亿元,大多是涉及保险基金安全和完整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经有关部门查处,但部分基金至今不能收回。
  审计还发现2000年以来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金额47.88亿元,主要有用于弥补“补充医保基金”及借给企业等的16.69亿元;用于委托金融机构贷款、对外投资等5.44亿元;用于购建办公用房及弥补行政经费等3200万元;未按规定实行专户管理23.37亿元。

一些中央部门所属单位靠收费生存

  审计发现,中央部门所属单位设立和管理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些部门的部分行政职能由所属单位承担。抽查25个部门发现,有11个部门所属的73个事业单位承担了部分审批、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有三个部门所属的10个社团组织利用挂靠在中央部门的特殊地位和日常工作联系,直接或间接参与行使了部分行政职能;有七个部门所属的42个各类中心办理了部分本应由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承办的技术性、事务性公共服务职能。
  一些部门办实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据对25个部门的不完全统计,许多部门及所属单位兴办了一些经济实体,在这些实体中,有22个是部门(含内设司局)直接开办或管理的。许多实体依附于机关相关职能和资源,其经营范围和业务活动与部门及所属单位履行职责、分配和使用资金等业务工作相关,还有一些实体垄断了某些行业的相关领域,不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
  所属单位依托部门权力收费的现象比较突出。抽查26个部门所属的138个单位的收费情况发现,有五个部门将享有的收费权转移、分散到下级单位,涉及收费4.84亿元;有12个部门所属或管理的28个单位依托部门的权力、影响及公共资源等收取费用,涉及45个收费项目,仅2006年收费就达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调查表明,收费已成为一些部门所属单位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有的甚至依靠收费生存,有些单位收费资金管理比较混乱。

八户中央企业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问题突出

  审计署对三九企业集团等八户中央企业审计发现,除损益不实问题依然存在外,这些企业还突出存在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问题。
  李金华说,对三九企业集团等八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检查资产总额2916亿元,占这些企业账面资产总额的63%。三九企业集团原法定代表人赵新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立案查处,其他七户企业的领导人员未发现有个人经济问题。
  但审计发现,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报告显示,抽查八户企业的338项决策事项发现,因违反决策程序、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54.87亿元、国有资产流失13.75亿元。
  “损益不实问题依然存在。”李金华说,这次审计查出八户企业有的多计利润43.72亿元,有的少计利润33.35亿元。有的企业还通过转移截留收入等方式,将大量资金存放账外,审计发现账外账户18个,累计存入资金16.1亿元,大部分用于对外投资和发放职工福利。
  据李金华报告,审计还查出个别企业领导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规转移国有资产等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2起,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三峡部分单项工程监理薄弱

  审计报告表明,虽未发现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挪用和严重侵占建设资金问题,但近半数中小合同项目没有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逾半数监理人员无监理资质的现象值得关注。
  这次对三峡工程的审计重点是资金管理、工程建设和综合效益等情况。
  审计报告指出,抽查48个金额1000万元左右的中小合同发现,有21个未招标,涉及金额3.13亿元,占应招标金额的51%;抽查合同金额为53.01亿元的部分工程发现,施工单位违规转分包8.65亿元,收取管理费5345万元;抽查六家监理单位的1448名监理人员发现,有740人没有监理资质。此外,还查出结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够严格增加建设成本4.88亿元等问题。

收费公路变“高价公路”

  李金华表示,对收费公路的审计调查发现,中国收费公路在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其中部分公路通行费收入高出投资成本数倍乃至10倍以上,成为“高价公路”,增加了社会负担。
  李金华介绍,这次审计调查了北京、河北等18省(市)收费公路总里程8.68万公里,占这些省(市)收费公路总里程的65%,占全国的45%。从审计调查情况看,收费公路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公路违规收费,增加社会负担。
  一些地方过度依赖贷款建设收费公路,债务负担偏重。
  部分收费公路经营权转让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