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羊绒企业身陷生长困局:资源大国挣小钱
    2007-06-11    本报记者:殷耀 任会斌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资料照片

    我国羊绒资源居全球垄断地位,但因品牌缺失,我国企业每年廉价出口羊绒资源或为国外公司贴牌生产,付出生态代价的同时仅赚取微薄的代工费,无奈沦为外方的“原料基地”、“第一车间”。一些业内人士呼吁,未来中国羊绒企业的命运,仅寄托在资源垄断、技术创新上远远不够,突破品牌之困形势急迫。

资源垄断 层次过低

    2006年,我国羊绒产量已达到1.6万吨,预计今年仍将有所增长。据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刘永明处长介绍,正常年份我国羊绒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优质山羊绒占全球总量的90%以上,出口量占全球的80%以上。
    以我国最大的优质羊绒产地、加工基地内蒙古为例,2006年羊绒产量已增至6792吨,比2005年增产约292吨。就羊绒资源而言,我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羊绒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达2000多家,目前仅内蒙古年经营额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80多家,此外还有小企业二三百家,2006年生产羊绒衫1267.66万件。
    同时,内蒙古绒山羊存栏量也已增至3000万只左右,尽管各地通过品种改良、圈养等途径减轻了当地的生态压力,但因绒山羊啃食草根,一些地区的草原超载、退化仍很严重,甚至沦为沙尘源。
    尽管付出了生态代价,我国仍深陷原料基地、贴牌生产的境地。鄂尔多斯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羊绒联产加工企业,据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王林祥介绍,2006年,全行业出口无毛绒约3156吨、羊绒衫2000万件。其中内蒙古60%的羊绒衫用于出口,仅鄂尔多斯集团就累计出口羊绒衫近500万件、无毛绒158吨,鹿王集团的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绝大多数为贴牌生产。
    王林祥介绍说,去年我国无毛绒、羊绒衫创汇额仅分别为三亿和六亿美元,计算下来,无毛绒均价为9.5万美元/吨,羊绒衫每件均价约30美元,最低甚至仅16美元。

技术提升 困局难破

    近年来,在科研机构、企业的努力下,我国羊绒纺织行业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进行自主创新,加速了产业升级。尽管如此,挣“小钱”的局面依然未能打破。
    据王林祥介绍,在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龙头机构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已开发出应用纳米功能材料的羊绒纺织品,油、水不侵,如同荷叶,添加新型绿色纤维的羊绒夏装透气性很佳,终结了羊绒制品仅用于保暖的历史,此外还有一系列羊绒制品新技术、新工艺已在我国羊绒纺织企业推广应用。此外鹿王集团、维信集团等羊绒纺织企业也投入巨资引进美国、德国等先进技术,增强产品升级能力。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刘永明处长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羊绒行业瞄准羊绒制品基础材料、羊绒纺织新技术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目前已在羊绒制品抗静电、机可洗、抗菌、纳米防污、混纺、普利姆等纺织新技术上获得突破,产品层次已有大的飞跃。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层次的提高,虽然提高了我国羊绒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并未根本扭转我国羊绒制品廉价出口的局面。
    王林祥介绍说,2006年鄂尔多斯集团出口的羊绒衫合计仅2.46亿美元,单件最高售价才40多美元。外国企业进口之后,贴牌售价一般在原进口价格基础上提高三倍至四倍左右,部分甚至提价10倍以上,利润空间非常大。他告诉记者,国外企业每批产品销售50%左右后,获利已相当丰厚,过季后即使廉价甩卖依然有赢利空间。部分外国服装公司甚至将过季产品随新品赠送,让人心疼却又无奈。

万事俱备 惟缺招牌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界以垄断羊绒资源沾沾自喜,其实在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时代,品牌才是生命线!”谈起发展面临的困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没有世界知名的民族品牌,我国羊绒产业永远只能拾人牙慧,成为羊绒纺织强国也就是空谈。
    刘永明等人分析说,我国虽有鄂尔多斯、鹿王、天山、圣雪绒、维信等羊绒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但2006年出口的羊绒衫中,绝大多数企业出口未能打自己的品牌。鄂尔多斯集团几十年来尝试在国外打自主品牌,在去年出口产品中却仅占10%左右,其他都由世界知名的服装销售商贴牌销售。至于其他企业,打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比例低于5%。
    王林祥感叹说,中国的羊绒生产企业大多处于价值分配链的最底层,是靠加工费生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非高技术、集约型纺织企业。以鄂尔多斯集团为例,目前职工有三万多人。因贴牌生产利润率低,企业年平均工资水平仅一万元左右。为此,近年来鄂尔多斯集团的熟练工人流失了3000多人。
    “品牌就是信誉,是产出效益的根本要素,中国羊绒行业想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必须有著名的品牌,否则没有出路。”王林祥忧虑地说。同时,王林祥等业界人士也坦言,品牌建设道路艰难,因为从国外的经验看,一个品牌从创立到成长为全球著名品牌少则需十几年,有些等上百年。“打造品牌没有捷径可走,时间再长、再艰难也得干,这确实是个大挑战,但不接受挑战就难以生存”。

  相关稿件
· 我国羊绒产业亟须突破品牌之困 2007-03-14
· 上海近两成羊绒衫“含金量”不足 2007-01-12
· “软黄金”羊绒已成为宁夏出口主角 200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