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饥渴”
    2007-06-06    本报记者:胡梅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越来越多关于中小企业的展会,都把融资作为主要内容。上图为几名观众在第四届中国中小投资项目创洽会军博开幕了解一个投资项目的详细情况。下图为在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博会)在洛杉矶举行的推介会上,加州议会议员赵美心的代表特里(中)在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副会长白明韶(左一)颁发贺状。(本报资料照片)

  深受融资难困惑的中小企业,有望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来解决融资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对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和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私募股权融资更适合中小企业。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说,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并不只是一个地区、一个局部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和目前我们国家金融发展的程度有关,我们目前还无法推出很多融资的渠道和融资的品种,但是应该看到,利用私募股权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据了解,目前的股权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按融资的渠道来划分,主要有两大类,公开市场发售和私募发售。所谓公开市场发售就是通过股票市场向公众投资者发行企业的股票来募集资金,包括我们常说的企业的上市及上市企业的增发和配股都是利用公开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具体形式。
  所谓私募发售,是指企业自行寻找特定的投资人,吸引其通过增资入股企业的融资方式。绝大多数股票市场对于申请发行股票的企业来说,“门槛”都不低。例如,我国对公司上市除了要求连续三年赢利之外,还要企业有5000万元的资产规模,因此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较难达到上市发行股票的门槛,私募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日前在融洽会天津新闻发布会上说:“无论是蒙牛还是哈药,都是从成长型企业通过私募基金的加入在几年间发展成大型企业集团的。1+1>2的盈利目标是私募基金与企业合作的惟一目的。”目前,中国已逐渐形成一个较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如果企业正处在成熟期,还需要资金发展壮大的话,私募基金可能是最好的融资渠道之一。
  王巍认为,国际私募投资将给中国成长中的企业以新的希望。私募投资分为股本投资和股权投资,20世纪70年代,私募股本投资主要表现为风险投资,投资对象集中于迅速成长的小企业;如今私募股权投资越来越注重于收购成熟的企业。
  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外私募股权基金对129家内地及内地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达到75家,投资总额达到129.73亿美元。资本投向正循着上市、并购、私募的轨迹发展,私募作为新的资本力量正在成为主流融资渠道之一。
  王巍认为,与股市融资和银行贷款相比,私募股权投资更适合中小企业,因为一次融资平均规模和对企业的资格限制相对较低。与银行贷款需考察企业资产规模等相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原则和偏好有本质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性是私募投资最关心的考察点。此外,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壁垒等等,也都是私募股权基金关注的重要内容。
  为了最终避免“高风险”,获得“高收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家不仅需要超人的勇气,更需要反复考察、评估、筛选投资项目,精心构造投资方案,甚至潜心培育投资项目的耐性.而绝不是通过短期炒作可以奏效的。
  专家表示,对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的企业来说,私募股权融资不仅有投资期长、补充资本金等好处,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和其他企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如果投资者是大型知名企业或著名金融机构,他们的名望和资源在企业未来上市时还有利于提高上市的股价,改善二级市场的表现。
  据了解,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情况下占有公司股份不超过30%,他们只需要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但是要求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就意味着他们不想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但是希望严格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讲,私募股权投资对公司治理及管理渗透程度的影响要高于股市融资和银行贷款。

背景链接

三个正面典型和一个教训

  从伊利集团分离出来后,蒙牛在短短五年时间便成为奶业翘楚;施正荣只用了六七年时间便凭借无锡尚德荣登2006中国首富;俞敏洪的新东方也是在短期内获得超速增长。究其原因,其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私募基金。近年来,借助国外创投资本投入,中国的一大批小企业成功在境外上市,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个小公司一下子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尤其是境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在进驻中国的中小企业时,不仅为企业发展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才,规范企业的经营,使企业财务更加透明。
  蒙牛在创立初期,除了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要想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而当时对于蒙牛而言,一家尚不知名的民营企业,又是重品牌轻资产的商业模式,银行贷款当然也是有限的。于是,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家境外投资机构向蒙牛投入的约五亿元人民币,犹如一场及时雨推动了蒙牛的茁壮成长。
  尚德是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以太阳能高科技起家的尚德,资金也是企业发展的一大动力。在海外市场更看重公司的行业前景和未来现金流的情况下,尚德凭借从国内融资640万美元到海外募集8000万美元,最终在纽市上市融资近四亿美元的优势,三级跳演绎了国内民营企业海外融资的神话。
  以教育培训起家的新东方,在利润率很高且现金流动有序的教育培训产业市场上,打破常规在海外的成功上市,融资数千万,展开并购和扩张,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品牌推广也起很大作用,成就了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产业趋势的神话。
  但这些神话并不能保证所有依赖于私募基金的企业,都能成功的上市发展。2005年8月,千橡互动集团就获得来自General Atlantic、DCM、联想投资以及其他几家投资方4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此后,千橡陆续收购了校内网、DoNews、UUME、魔兽世界网等一系列网站。但是大规模的收购和融资带来了特色丧失,千橡的业务模式逐渐分散,而其主要业务猫扑又缺少强有力的盈利模式,上市一事也就一直搁置起来,接踵而来的却是一轮接一轮的裁员。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千橡的上市看上去仍然前景渺茫,遥遥无期。(实习生:徐攀亚 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