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钱还需“补人才” 新农合呼唤好医生下乡
    2007-06-01    本报记者:刘翔霄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农民:看病要跑到县里,对乡镇卫生院不放心

  “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是新农合制度推行以前,我国很多农民生病后无力支付医药费的真实写照。新农合制度的出现,正在解决上述问题。
  从目前这一制度推行以来的基金补偿流向比例来看,江苏省新农合基金总额的50%至60%流向村、乡(镇)卫生机构,上海高达70%左右,山西则为30%。数字说明,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越好的地区,参合农民在基层看病直接受益的程度就越高。
  基层卫生机构是新农合的载体。然而,包括山西在内,目前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面临的现实却是——乡镇(村)卫生院(所)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短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适应农民的就医需求。
  据介绍,相对县、市级医疗机构而言,乡镇卫生院对参合农民的报销额是最高的(可至80%),而县、市级医疗机构的报销额则依次递减(分别为60%和40%左右)。这意味着,农民生病后越是在基层就医,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就越少。
  即便如此,记者在山西一些地市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农民生病后还是愿意去县或市里的大医院看病,原因是他们到乡镇卫生院看病不放心。
  农民的这一担心并不多余。记者从山西省卫生厅了解到,山西现有乡镇卫生工作者平均年龄都偏大,十多年没分配过一个大学生的乡镇卫生院比比皆是。在山西南部一些县市,卫生院工作人员仅三至四人,几乎没有什么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低,无法开展常见病的治疗工作。
  乡镇卫生院这样的状况,也就无怪乎农民要舍近求远。但是这样算下来,农民看病就要支付路费、住宿费等额外的花销,有些甚至超过了其补偿所得。一些基层卫生工作者指出,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尽快得到改善,农民看病要跑远路、多花钱不说,严重者还会延误治疗。就此而言,新农合也将难以实现其推行初衷。

乡镇卫生院:盼望“好医生”下乡“支农”

  期待身旁能有“好医生”出现,不光是农民的渴望,乡镇卫生院也有着同样的感受。记者采访中发现,有无好医生直接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的“命运”,其境遇之“冷热”完全是“两重天”。
  记者近日在山西长治潞城市采访时看到,当地翟店镇乡村卫生院一楼住院病房里已“满员”,二楼病房里有十多位参合患者正在输液。
  翟店镇乡村卫生院院长申建国告诉记者,2003年卫生院还保持着多年来的“零住院率”,年收入不到一万元。状况的改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前提是农民“参合”之后敢来看病;更关键的则是,城里来的三位医生“帮了大忙”。
  据申建国介绍,2006年潞城市卫生局组织山西水泥厂职工医院三位医务人员前来对卫生院进行“托管”。在这之后,包括阑尾炎、脑梗塞等在内,以前卫生院做不了的这些手术都不是问题了。
  听说来了好医生,不光是本地农民,一些邻县的农民也来跑来看病。记者在这里采访时,遇到了邻近平顺县的参合患者靳泰山。虽然面临跨县域参合报销手续繁杂的问题,但由于“以前在这里看过病,比我们乡医院看得放心”,他还是跑了来。
  申建国把这种“托管”方式称为市县医院的“下乡”。他对记者说:“这种‘支农’很必要,我们就缺这种既有证书、又有技术的好医生。”“好医生”的到来,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申建国告诉记者,前年还有少数患者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去年到今年来看病的基本都是参合户。
  陈宁表示,“托管”很受农民和乡镇卫生院的欢迎,现在关键是克服困难来推广和普及。

城里医生:到村里“安家”大受欢迎

  对贫困地区为数不少的农民来说,不出村就能买到药,不出乡就可以治好病——看似简单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一年以前,当30岁出头的市里医生陈艳燕提出“领办”山西长治潞城市东贾乡东贾村卫生所的申请时,潞城市卫生局局长申跃民还很担心。一年之后,陈艳燕“领办”东贾村卫生所受村民们欢迎的程度却超出了申跃民的预料。
  东贾村有村民1000多口。在陈艳燕“领办”之前,由于待遇过低,四五年时间内村卫生所都是“空”的,农民看病只能跑到别村或市里。陈艳燕到来之后,局面随之发生了改变:村民们买药、治疗常见病可以不出村,老年人生病后不方便出门,陈艳燕还随时进行输液、扎针等上门服务。
  陈艳燕的母亲从潞城市中医院护士长岗位上退休后,也来给女儿义务“打工”。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位老护士长还会针灸,手到病除,很受他们喜欢。由于东贾村离潞城市路途较近,陈艳燕的父亲每天中午还会把外孙接回来一起吃饭。村民们说,陈艳燕“把家都安在了这里”。
  陈艳燕本人由卫生局聘来。2006年初,她与市卫生局签订了领办协议。合同规定,东贾村卫生所由她领办三年,房租免费。陈艳燕原单位每月300元的工资照付,另外市财政每月补贴500元,担任农民健康员每月30元。再加药费和诊疗费,一个月下来,她能收入1000多元。
  遗憾的是,目前潞城市“领办”卫生所的仅此一家。记者了解到,目前长治全市有450多个村是卫生所“空白村”,领办了57个,还有近400个村无人问津。村卫生所的“空壳”状况,在山西及其他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极为常见。

政府:加大投入 送人下乡

  新农合呼唤好的载体——参合农民能否真正受益,受益程度之高低,都决定于此。
  一些基层卫生工作者认为,目前制约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缺人才,而缺人才最主要原因在于待遇问题。只有尽快改善乡镇卫生院人员待遇,才能吸引来人才。
  据了解,国家曾于2002年规定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各出20元,对乡村医生每月补助60元,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山西等一些省份迄今为止也没有得到落实。听说今年“准备下发”,新农合工作者认为,最终结果可能又是“下下文,不出钱”。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尽管目前存在种种实际困难,山西一些地市还是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如太原市开展城市医师对口支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体验到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另据了解,山西省近日出台规定,今年起新进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科院校毕业生在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后,都要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至五年。按照规定,今年山西的县级医疗机构将适当增加部分编制,专门用于保障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编制。

  相关稿件
· 法官姜在斌建议: 不再区别死亡伤残金、医疗费的赔偿 2007-05-23
· 我国风险投资大量投向医疗和能源产业 2007-05-17
· 毛群安表示:医疗服务费用逐年增长属正常 2007-05-11
· 医疗费用六年增长腐败是一大原因 2007-05-10
· 卫生部查处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 200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