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4-02 本报记者:丁锡国 苏万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高青县田镇镇姜家村村民在浇返青水。徐速绘
摄 | 一场好雨,让山东的春耕农忙图变成了春耕农闲图。 春耕时节,记者到山东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田间地头,已经看不到大批农民忙碌的身影,即使偶尔见到几个浇水施肥的农民,他们脸上的表情也比以往轻松了许多。但在这看似变淡的图画背后,却是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 3月26日到28日,记者先后到山东临邑、惠民、高青三县采访春季农业生产情况,一路走来,大片绿油油的麦田随处可见,但麦田里却很难见到劳作的农民,粗略算来,我们目之所及仅在不到10块麦田里有零零星星的农民在浇水、施肥。 在临邑县临南镇一片麦田里,一对老年夫妻正在给小麦浇返青水。一根碗口粗的水管子从四五十米处的水沟里引着水,男主人穿着高腰的水靴,用铁锨引导着水的流向。男主人告诉记者:“今年黄河水足,水沟都灌满了,浇地方便,又不费时。” 记者出高青县城,沿着南行的公路走了一段,随机走进田镇镇姜家村,只看到一对年轻夫妇在浇水、施肥。男主人说:“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在陶瓷厂干活,还有一些人家有蔬菜大棚,天天得伺候。我也是今天有点空才来给麦子浇浇水、追追肥的。” 对山东农民来说,给小麦浇返青水、追施肥料是眼下急迫的事情之一。由于前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山东小麦一度出现旺长。今年3月初,山东普降大到暴雨,旱情基本解除,加之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小麦旺长得到一定控制,小麦苗情趋向好转,全省一、二类麦田面积达到4185万亩,同比增加395万亩。 小麦,是山东的当家粮食作物,但在农民跨过温饱线,农民增收渠道日益增多的条件下,它在农民心目中显然已不可能再拥有先前的地位了。于是,今天的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早已不再是人山人海的旧模样,更多的人外出打工、经商,家乡的春耕图上,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角色。惠民县有62万人,每年外出务工劳力就有一万多人,许多家庭中男劳力外出挣钱,女劳力或老人在家种地。惠民县农业局副局长宫庆志说:“现在水利条件好,引黄灌区可以自流灌溉,全县60万亩小麦,10天就能普浇一遍。光靠老人、妇女,小麦也能拿高产。” 不仅是天帮忙,良好的生产资料服务也给山东农民减轻了劳作的负担。临邑、惠民、高青三县,均是棉花产区,一般在4月份播种,眼下正是棉农准备种子、肥料,整理土地的紧张时候,但记者在这里发现,田野里没有紧张耕作的情形,农民脸上也看不到紧张的表情。 3月28日上午9点多钟,记者走进高青县司家村村民司志锋家,司志锋指着门口堆放的化肥说,现在种棉花,连化肥、农药都不用自己出去买,甚至不用自己往地里扛,到了时候,卖化肥、卖农药的都蹲到地头上,谁家要,人家直接给摆放到地里。 在高青县城通往淄博的公路旁,高青县高城镇孟家村农民隋起祥正在一片空地里刨玉米茬子,为棉花播种作准备。他说:“有了机器,人不累了,也不用把人都捆在地里了,大家可以找别的门路,挣更多的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