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的高速成长近年来已经成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疑惑者有之,看涨者更不乏其人。然而,放眼未来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及政策的变化,不难发现,未来山东发展之路仍面临荆棘重重。
高能耗与高污染利剑高悬
2005年,山东在投资总量突破万亿元摘取中国投资总量冠军的同时,也无奈地拿到了另一项烫手的“桂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达到23609.8万吨标准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能耗超过2亿吨标准煤的省份。
过于粗放型的投资增长是造成山东能耗总量和单位能耗持续攀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位居前列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煤为主”过于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山东能耗总量和单位能耗居高难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006年,伴随着创新能力增强、投资结构转型特别是循环经济试点初显成效,山东多年来首次出现了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双双下降的良好势头。此外,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山东省也加快了在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方面布局的步伐。即便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带有明显重型化特色的山东经济依然将面临巨大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压力。
消费与服务业亟待升级
2006年,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高达16.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创下1997年以来山东消费增幅新高。然而,这一年山东7122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与广东有近2000亿元的巨大差距。
山东消费的相对不足与其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外向型程度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刺激消费的流动性人口偏少是山东消费不足的另一大主因。
服务业发展的相对落后是山东经济协调发展的另一大“短腿”。2005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首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山东GDP比原来的快报数据减少了468亿元,其中仅服务业就减少了223.2亿元。
山东服务业的另一大差距体现在传统服务业发展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则明显滞后。以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之一金融业而言,山东不仅证券化率(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和人均保费收入等远低于广东,而且在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保险等机构数量和质量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广东。
外向型经济面临新难题
山东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依存度超过30%,其中农产品、纺织等资源性行业出口所占比重较大。2006年,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以及欧盟两个电子电气产品新指令的影响,山东同比出口增速已经有所回落;今后一段时间内,原有一些影响出口因素的后续影响将继续显现出来,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大量增加。
除国际上新的技术壁垒门槛提高外,国内有关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和进出口关税实行“宽”进“严”出新政对山东出口的影响尤为明显。加工贸易方面,国家已经将804中主要涉及资源、能源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今后,国家还将进行调整,这将对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自2006年11月起,国家将26项资源类产品、7项关键设备或零部件的进口税率降至零至3%,同时对110项资源类商品加征出口关税。此次进出口关税一降一升,为能源、资源性产品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带来机遇,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将更加受到限制。
此外,长三角、珠三角经济由资源驱动型逐渐向创新驱动型转轨后,正在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临近的天津滨海新区,以及江苏从南到北都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这些都将对山东吸引和利用外资形成较强的分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