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昔日的辉煌,却坐看今日的衰落”,这恐怕是“老字号”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国家商务部2006年在全国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重新评审认定“中华老字号”。目前,有22家“中华老字号”的广东省,虽然各级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扶持“老字号”振兴的政策,但是不少“老字号”表示,振兴的关键还是自救。
“老字号”现状堪忧
国家“振兴老字号工程”确定用三年时间,认定10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老字号”,重点培育一批“中华老字号”,提高其品牌影响力,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著名自主品牌。去年底,国家商务部向首批430家符合认定要求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授牌,其中广东省占了22家。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10000多家老字号企业,如今已有七成“衰落”,幸存下来且形成规模效益的凤毛麟角。
国家有关部门1993年确认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如今有七成只能勉强维持,有两成面临倒闭破产,而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一成左右。
目前,部分老字号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类似困难和问题:一是体制和观念滞后,阻碍老字号的改革创新;二是产品和技术陈旧,制约老字号的价值提升;三是资金短缺、人才流失,降低老字号的发展活力;四是现代品牌意识淡薄,无法发挥品牌优势。
“老字号”缘何衰落
老字号经过岁月的磨砺,不少已经衰落。记者采访了解到,“老字号”的衰落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后”。主要表现在体制落后,老字号原本姓“私”、姓“民”,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使得老字号改姓“公”,成了政府经营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后来置身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面对转型期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竞争,“老字号”往往不能适应。
二是“老”。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有着独特的品牌文化;劣势也在于“老”,企业缺乏活力。
三是“懒”。长期以来,多数老字号没有按照现代商业发展规律进行自身建设和体系完善,“懒”于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开发,也“懒”于树立“老字号”企业文化形象。
振兴关键靠自救
“老字号”是我国的一笔宝贵财富,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品位。广州市药材公司总经理周路山告诉记者,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拯救、振兴“老字号”,归根结底要靠“老字号”自身努力,振兴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品牌价值。
广州市药材公司属下的“老字号”药品连锁店“采芝林”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以前,“采芝林”走的是普通药品零售的路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周路山告诉记者,“采芝林”2004年亏损2400多万,2005年亏损398万多元。但从去年开始,公司规划“采芝林”走“参茸专家”的专业化品牌之路后,“采芝林”开始实现扭亏为盈,去年销售收入接近两亿元。
周路山说,在药品零售店多如牛毛的广州,与一些平价大药房比较,“采芝林”既没有药店规模优势,也没有价格优势。“采芝林”没有依靠规模扩张,也没有靠降低价格,而是走“参茸专家”的高端线路。“在广州买贵重中药材,如果在‘采芝林’买不到,就不要再找了。”周路山笑言。 |